清時與三清相伴而行,一路上倒是多了很多樂趣。
尤其是在一旁欣賞玉清對上清的“愛的教育”。
但其實,清時很清楚,三清現在對他的態度隻是禮貌有餘,親近不足。就連性格最為外放、和他關係最好的通天,到現在為止也沒有透露一點關於他們三兄弟的底細。
清時對此表示理解,因為他也是這樣。當初想要與三清同行不過是他一時興起,對著一時興起不知何時就分道揚鑣的人,透露底細交付信任,這種事大概隻有不知世間險惡的稚子、不、在洪荒,就連稚子都不會這般行事。
三清邀請他同行也不過是想知道他的目的罷了,畢竟洪荒可不會有這等好人,將到手的法寶讓與他人。而清時,想與三清同行的想法不過是因為最初偶然碰見三清之間的相處而起了一點興趣。畢竟,對於傲慢桀驁的魔神來說,勾起他們興趣的人就足以讓他們投注目光了,直到這份興趣消去。
更何況,他其實還蠻喜歡通天的,難得有這麼合他脾氣的人。
通天的性格,說的好聽點是活潑,實在點說其實就是皮。而清時所謂的喜歡通天的性格,其實就是覺得大家同為皮皮蝦,會有很多共同話題。這才想著與其同行,“近水樓台先得月”地在對方兩個哥哥的眼皮子底下“勾搭”一下,多一個可以和他一起皮的小夥伴。
當然,現在的清時和三清還處於彼此的“考察期”。
清時看著持重的老子和元始,再看看湊到他身邊、對他有著莫大興趣的通天,在心裏默念:這可是他自己湊上來的,不是我先動的手啊。隨即,就拋卻了那一丟丟的、對於拐走對方弟弟的微弱罪惡感,快樂地和通天交流起來。
“說起來清時道友,我還不知道你此前在何處修行呢。”通天搭上清時的肩膀,帶著一臉爽朗的笑意問道。
“叫我清時就好。”清時先是朝通天友好一笑,“我此前在不周山修行,偶爾下山逛一圈,就碰到了三位道友,可謂是緣分啊。”
“誒?這麼巧,我們兄弟三人此前也是在不周山修行。”通天一臉驚訝,好像是知道了清時與他們三兄弟同在不周山修行這件事就會讓他們拋下對清時的防備和顧忌一般。不過因此稍微對清時親近了一點倒也是真的。
洪荒看跟腳,看天賦,看實力,至於曾經在哪裏修行過,根本無人在意。不過若是碰上了同一地方的修士,倒也是真的比別人多出一點親切感。比如清時和三清。
對於通天的問題,老子隻是微微頷首表示認同,元始則撣了撣袖子,看向清時:“曾聽聞不周山有一處山穀被結界籠罩,乃是一位大能清修之地,不知……”
清時接下了元始暗中的試探,笑道:“哈哈哈,大能不敢當,不過確實在不周山深處圍了一處山穀做修煉之地。”
強者為尊,這是洪荒公認的規則。元始對清時的態度也因這句承認肉眼可見的友善了不少。雖然自傲於自己的跟腳和天賦,但元始不會盲目自大,隨便與一位強者交惡,尤其是這位強者對他們尚有恩情且有交好之意。生死之交有點遠,但論道之友還是可以的,傻子才會把這樣的強者推向對立麵。
不過,這位強者好像格外青睞他家那個傻弟弟一點。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傻人有傻福?元始有些複雜地看著前麵和清時勾肩搭背的通天,在他眼裏,甚至是老子眼裏,通天隻是個傻乎乎的、需要自己時刻看著才不會捅出亂子的傻弟弟。怎麼到了清時那裏,就變成了誌同道合的小夥伴呢?
對通天來說,那就是:終於可以有一個和我玩得來的知己啦!哦,現在還不算是知己,隻是性格比較相近的同行之人。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能和他一起搞事情的就是他的好朋友!
在通天眼裏,大哥老子就是個老古董,除了煉丹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而二哥元始,則是嚴肅的要命,一點小事都要念他好長時間。通天覺得,自己這麼可愛又活潑的人能夠和他們兩個在一起待這麼長時間卻沒有拋下他們獨自跑出來快樂,沒有留老子元始兩人孤寡守家,他可真是個體貼兄長的小棉襖。
老子/元始:……謝謝,大可不必。
從東昆侖下來之後,一行四人因著通天的好奇,向北而去,聽說北海出了一隻修為高深的生靈,頗有神通,上天化鳥,入海為魚,名為鯤鵬,幾人就打算去見識一下這鯤鵬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