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沿途幾乎全是彎彎曲曲的山道和狹窄的凹地,根本無法擺開陣型,對占據有利地形的襲擊之敵展開炮火反擊。
三人在緊張權衡之後,共同做出了不惜一切代價加速行軍的決定。
命令剛傳達下去,第十三混成旅參謀長渾身是血策馬前來,他跳下馬前衝幾步,半跪在曹錕麵前,痛哭流涕:
“師座,我們旅座在敵襲中肋骨折斷,身受重傷,我步兵一團團長及四名營連長糊裏糊塗戰死,直屬騎兵團一營傷亡近半,團副盧林被戰馬踏死……師座,屬下跟隨大帥和師座南征北戰十餘年,從來沒打過如此窩囊的敗仗,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清楚,就損兵折將死傷一地,這是打的什麼糊塗仗啊,師座……”
曹錕一聽頓時淚流滿麵,大步上去抱起昔日的老部下連聲安慰,周邊將校和親衛們不約而同流下熱淚。
......
下午四時,萬縣西南五公裏,靈官廟,川軍聯合指揮部。
邊軍司令部副官處長彙報完畢,指揮部裏響起陣陣笑聲,川軍第三師師長孫兆鸞、第四師師長王陵基和七八名參加戰前準備會的旅長、團長齊聚一堂,對小股兵力兩次襲擊取得的輝煌戰績讚不絕口。
蕭益民也是滿臉笑容,但他心裏最為得意的不是兩次襲擊取得的殲敵傷敵一個團的驚人戰績,而是麾下苦練一年的通信營終於發揮了作用,僅在一天之內,就順利而快速地架設好總長一百六十公裏的電話線,這才使得前方的各種情報能在最短時間內順利傳到指揮部。
通信營的這一功績,預示著蕭益民麾下的軍隊已經走在現代戰爭的前列,遠遠領先於國內各軍,為下一步的軍隊通信建設和經驗總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蕭司令,你說曹錕還敢不敢來?”孫兆鸞頗為擔憂地問道。
蕭益民指指正在簽收情報的參謀長包季卿:
“包參謀長和曹錕比較熟,既然包參謀長說曹錕要來,我想他就不會半途退回去,否則曹錕將軍如何向引頸期盼的袁大帥交代?”
眾人一聽哈哈大笑,王陵基笑著道:“曹錕這人是個急性子,從軍多年沒吃過這麼大的虧,估計他咽不下這口氣,怎麼樣也要趕到萬縣再說,要是他退回去的話,恐怕一路上得餓死上千人,除非殺馬充饑。”
眾將又是一笑,包季卿拿著一大情報回來,簡要地向眾人通報:
“楊森團已經到達鐵峰休整待命,江南的劉湘團也已抵達三王廟一線待命,江麵上的各路豪傑很給麵子,將我們需要的三百艘船隻集結南岸準備就緒,下麵就是安心等待了。”
眾將對策劃戰役的包季卿深感欽佩,以疑兵包圍重慶、調集四個旅主力悄悄布下萬縣這個大口袋、集中兵力率先殲滅曹錕部的龐大計劃,恐怕也隻有閱曆深厚、滿腹經綸的包季卿能想得出來,總指揮蕭益民用四個字來精彩概括——圍城打援!
在接下來的兵力調配中,王陵基提出個令人眼前一亮的建議:
“司令、包參謀長,如果我們放開萬縣以東這個出路,從南北兩岸和敵軍身後發起猛攻,迫使曹錕隻有逃到重慶這唯一的生路可走,然後各部尾隨追擊,一直追到重慶再團團包圍,在政治上更為有利。”
蕭益民當即讚成,包季卿略微查看地圖便欣然同意,王陵基立刻把按原計劃堵住萬縣西麵幹道的四師一旅調往南麵,命令旅長鄧錫侯返回部隊,沿江構築三層防禦陣地,命令炮團團長回去改變打擊目標,重新設定炮擊諸元,決不讓曹錕部順著較為平坦的江岸南逃。
三師師長孫兆鸞也立刻做出微調,命令所部兩個旅徹底鎖死北麵所有道路,並分兵一部,支援從敵軍後方發起攻擊的楊森部,逼迫曹錕隻能通過城西的陸路逃往重慶。
蕭益民叫住興奮轉身的鄧錫侯,派出通信參謀跟隨他前去架設電話線,便於相互間的聯絡與指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