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下)(1 / 2)

第九十七章山雨欲來(下)

七月七日,英國《泰晤士報》、美國《時代》雜誌、德國《伏斯日報》和《柏林郵報》、四川《華西時報》等六家中外著名報刊,同時發表蕭益民撰寫的題為《世界戰爭展望》的特別評論,並用黑體字印刷蕭益民文章中的兩段大膽預言:

“本世紀最大的戰爭即將到來,歐洲大陸將籠罩在熊熊戰火之中,這場堪稱世界大戰的現代化戰爭,必將改變整個世界格局,大批歐洲小國走向沒落,一塊塊殖民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將成為戰爭掠奪的對象,作為戰爭主體的英法德三強將會損失慘重,國土浩瀚卻又貪得無厭腐敗墮落的俄國很可能發生赤色革命,擁有雄厚工業基礎並在文化、科學等領域飛速發展的美國,將成為這場世界大戰的最大贏家。(《7*”

“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血腥戰爭,世界政治格局與軍事格局將會發生巨大改變,遠離歐洲主戰場的混亂中國同樣不能幸免,同樣會遇到中華民族史上從未有過的艱苦考驗,隨著歐洲各國政治重心的轉移,三百年來從未放棄過侵略霸占中國的日本必將強勢崛起,從任何領域排擠歐美在華勢力,以各種借口和手段侵占中國的市場甚至領土,災難深重的中國將會迎來又一次痛苦的涅槃!”

蕭益民的特別評論文章,引發中外各國一片震動。

盡管戰爭的陰影如同暴雨前天空中湧動的烏雲一般籠罩了歐洲上空,但是中外各國絕大部分民眾和政治家、軍事家仍然寄望於英法德之間的外交談判,仍然不願相信會在歐洲爆發大規模戰爭進而蔓延到全世界。(《.)

於是,各種批評和諷刺的文章雪片飛來,讚許的文章接踵而至,世界各大報紙雜誌成了蕭益民的《世界戰爭展望》的專題辯論載體。

到七月下旬的時候,滾滾而來的輿論浪潮更為熾熱。

各國政治家紛紛牽扯進這場席卷全球的辯論中,英、美兩國首相在各自國民的強烈要求下也無法置身事外,不得不對《世界戰爭展望》一文的諸多觀點表明他們含糊不清的態度。

狂熱的歐美各國媒體歡欣鼓舞地刊登各種背景文章,不厭其煩地介紹“遙遠中國的年輕政治家和軍事家蕭益民將軍”的創業曆程和傳奇事跡,一個個被誇大的傳奇故事引來各國讀者的陣陣驚歎。

蕭益民的大名終於響徹世界,自此被中外各國政府和億萬民眾所牢記。

英國記者威廉漢姆征得蕭益民同意,迅速將一年多來蕭益民發表在《字林西報》、《伏斯日報》、《泰晤士報》上的幾十篇文章進行整理,選出其中二十六篇政論文章編成合集,迅速在中國上海和英國倫敦印刷,取名為《穿過迷霧的目光》,封麵上的蕭益民一身便裝,側坐藤椅遙望遠方,非常的英俊而深邃。

與外界的紛紛揚揚迥然不同的是,蕭益民在這段時間裏非常低調,除了必須參加的軍政會議之外,他沒有在公眾場合路麵,當川軍第五師中將師長王陵基悄悄登門拜訪時,看到滿身油汙的蕭益民嚇了一跳,王陵基剛說出“歐洲戰爭今天真的爆發了”,就被興奮的蕭益民一把拉住裏走。聖堂最新章節.

兩人很快穿過後院,進入戒備森嚴的兵器研究所,大廳裏一字擺開的五挺怪異機槍和一地的零配件,讓王陵基看得目瞪口呆。

一旁的七八名德國工程師隻是看了一眼王陵基,又繼續聚集在寬大的牆壁前,凝望一張張滿是德文和各種符號的精密圖紙,低聲商議。

蕭益民拿起一挺閃閃發亮的輕機槍遞給王陵基:

“這是德國曆史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輕機槍,由於德國軍方不滿意,到目前為止隻生產了五百挺,德國軍方責成設計方萊因公司和生產商瑟莫達公司繼續改進,所以該槍暫時定名為lemg13型輕機槍,萊因公司這次隨同原材料給我們全送來了,你看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