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大浪淘沙(上)(1 / 2)

第八十五章大浪淘沙(上)

秋風漸起,夕陽的餘暉將古老的山城染黃,重慶這座聞名天下的火爐溫度驟降,茵茵彌漫的濕氣也沒盛夏那麼濃重了。

蜀軍政府的大院裏仍舊與往常一樣熱鬧喧鬧,進進出出的軍政府各級官員和各部軍官,大都是麻辣火鍋般的性子和大嗓門,笑聲、罵聲、打諢插科聲與各種聲音交集一起,構成了重慶蜀軍政府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辦公大院西側的獨立小院裏,軍政次長兼訓練處長劉秉先送走了來他辦公室聊天的議長吳玉章,吩咐副官什麼人也不見,回到辦公室關上門,反複閱讀昨日發行的《華西時報》第一、二版,再從抽屜裏取出三弟蕭益民寫來的兩封信重讀一遍,最後抽出支香煙緩緩點燃。

劉秉先實在難以想象,竟然有一萬七千多名知識青年從四川各地彙聚成都,爭相角逐新成立的四川陸軍軍官學校首屆招收的二百五十個學員資格,更沒料到三弟蕭益民從北京請回了前兩年飽受排擠、一怒之下離開四川的新軍元老徐孝剛和周道剛,分別委以軍校教育長和訓導主任的要職。

對於三弟蕭益民的寬廣胸懷、深沉心機和驚人的辦事效率,劉秉先除了佩服就是感慨,原本他隻要對再三懇請他回成都的蕭益民點個頭,這個剛成立就名動全國的四川陸軍軍官軍校的教育長一職,就是他劉秉先的了,可現在......

劉秉先每個月至少收到三弟蕭益民的三封信,蕭益民對他的手足情感不但沒變,反而日漸深切,每封來信都不下三頁紙,內容駁雜,無所不談,品評天下大事、分析巴蜀現狀、告知康藏平叛、陳述建軍思想等等,都在蕭益民的來信中頻頻出現,而且絲毫不隱瞞他與時俱進的嶄新思想和憂國憂民的滿腔抱負。

蕭益民的每一封來信,都讓劉秉先反複品讀,進而夜不成寐,劉秉先每次都意識到,自己與三弟蕭益民之間的差距,越拉越遠了。

劉秉先之所以在畢業歸國之後返回重慶,除了敬仰和追隨中山先生倡導的革命之外,還有個重要的、但說不出口的原因:

六年前,他在方方麵麵均被同窗兼兄弟蕭益民壓下一頭,東渡日本深造四年回來,再被三弟蕭益民的光環罩著怎麼行?無論從哪個方麵思考,性格堅毅、自尊心強的劉秉先都要闖出個新天地,實現心中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的同時,也向兄弟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能力。

近一年來,劉秉先雖然與三弟蕭益民頻繁通信,但沒有再接受蕭益民的任何幫助,除了回國創業之初蕭益民贈送的那批武器裝備之外,劉秉先多次婉拒了蕭益民在武器彈藥和資金方麵的慷慨援助,憑他堅毅不拔的努力和龐大家族的支持,組建並訓練出一個戰鬥力和軍紀都達到現代軍隊要求的步兵團,成為重慶地區各武裝和同盟會總部為之側目、又讚不絕口的精銳革命力量。

誰知司令熊克武和議長吳玉章等人僅僅召開一個小小的軍事調整會議,就名正言順、堂而皇之地把劉秉先苦心經營的精銳步兵團分走一半,同是劉秉先和蕭益民好友的楊庶堪在會上竟然保持沉默,事後還勸劉秉先一切以革命大局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