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是這樣的,小弟也是前天才接到電報,方知芝泉兄已到重慶,聯係一鳴老弟時,他已於兩日前趕赴川西視察邊軍,恐怕一時半會兒回不來!”
胡景伊照實回答,他之前確實不知道有特使要來,也不清楚蕭益民能否提前接到消息,故意不見袁大總統派來的特使,又不敢在段祺瑞麵前胡亂猜測,終究蕭益民的師伯趙爾已經重新出山,被袁大總統請到北京中央任職了,萬一段祺瑞與趙爾有私交的話,自己背後說蕭益民的不是就自討沒趣了。
段祺瑞皺皺眉頭:“這個時候,一鳴老弟到川西有何貴幹?”
“川康經略使尹昌衡將軍一周前發來捷報,說康藏叛亂業已平定,兼之中央政府已與英國達成協議,陸軍部急電我軍各部嚴禁擅入藏疆,避免引發不必要之外交衝突,尹經略通報他已率部返回,留下一鳴老弟麾下的邊軍**旅協助原邊軍壽字營,一同鎮守康定一線,一鳴老弟估計就是為這事去的。”胡景伊小心翼翼地回答。
段祺瑞聽到這裏,心裏好受很多,點點頭誇獎蕭益民幾句,順便向同一陣營的胡景伊透露:尹昌衡回來之後不會留在四川,此次已帶來尹昌衡的調令,調其到北京軍部擔任陸軍部宣慰使。
胡景伊大為高興,他正擔心尹昌衡回來奪權,給他製造障礙拆他的台,如今得此喜訊,自然心領神會,喜不自勝。
相比之下,胡景伊更願意和溫文爾雅能屈能伸的、從來不為個人利益動粗的蕭益民相處,雖然蕭益民如今的名聲和功績比當初的尹昌衡大了無數倍,但是蕭益民政治野心不大,而且從來不貪,就連蕭益民的對手都對他的個人質量心悅誠服,所以胡景伊對蕭益民不斷不錯,蕭益民也從來沒什麼事情麻煩他。
段祺瑞也有自己的心思,他知道恐怕這回見不著名震天下的年輕俊傑蕭益民了,袁大帥為了表示對蕭益民的愛護和信任,不但一氣給蕭益民頒發“大綬寶光章”和“嘉禾勳章”,還讓他帶來了一套北京著名工匠特地製造的全套中將軍禮服,如果不能麵交蕭益民,無疑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而且段祺瑞本人非常想會一會這個被中外政治家和軍事家一致看好的年輕統帥,看一看他的軍隊和大營,以便獲得最間接的印象,做出自己的判斷。
蕭益民此刻確實已經到達康定大營,正在和重新投靠邊防陸軍的壽字營統領彭措、邊軍**混成旅少將旅長祁洛等十餘名將校齊聚一堂,分析川藏局勢,製定冬季防禦計劃。
關於段祺瑞的到來,蕭益民是清楚的,從段祺瑞離開北京到他轉道上海,掛職於《字林西報》的特派記者已經用電報通知蕭益民,這才有了蕭益民的避而不見。
雖然蕭益民非常想見一見北洋三傑之一的段祺瑞,但是與智囊們商議過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蕭益民和他的智囊們都是強烈的民族主義者,容不得自己的國土被人蠶食,遠的如北京政府還有理由說鞭長莫及,可天高皇帝遠的康藏一線,就在自己的防區內,無論是為國為民為自己,都迫切需要在川康地區建立一支穩固的、進可攻退可守的強軍,隨時準備給傲慢的英國人當頭一棒。
用參謀長包季卿的話說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108小說www.bOok108.CoM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