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陳炯明和許崇智對如此簡單的見麵和交談非常驚訝,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蕭益民是第一次來到這個秘密基地,與基地中工作的絕大多數德國專家沒有見過麵,陳炯明兩人肯定會認為他們之間早已非常熟悉了。
走出幾步,許崇智湊近陳炯明耳畔,低聲問道:“競公,一鳴老弟從哪裏學會一口流利的德語的?”
陳炯明低聲回答:“一鳴早在辛亥年前擔任四川新軍軍務副處長的時候,就已經與德國人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兩年後他晉升四川省軍政斧軍政次長,就開始著手引進德國先進設備和原材料,高薪聘請大批德國工程師和高級技師,仿造德式、美式武器裝備,近十年來從未停止過。
“所以,不但一鳴本人的德語非常好,他麾下近千將校半數以上都能用德語和德國人輕鬆交流。除此之外,一鳴老弟的英語水平也很高,不但能讀能寫,還能用英文撰寫軍事論文和政治時評,這一點全世界都知道。”
“原來這樣,實在不簡單啊!”
許崇智望著走在前麵的蕭益民羨慕不已,忽然發現自己與蕭益民的距離越拉越遠,心底裏的那點兒不服氣早已不知飄到哪裏去了。
高大寬闊的鋼架結構廠棚,擋住了炎熱的陽光。
廠棚下方兩套新建的潛艇建造船台平行分布,彼此間距二十米左右,船台前方微微傾斜的混凝土地麵上,可以看到十二條平行延伸的鋼軌,從船台一直延伸到湛藍的海水裏,一看就知道為潛艇或者船舶竣工下海建造的。
船台上弧光閃爍,熱氣騰騰,三百多名中國技工在近百名德國專家的帶領下,揮汗如雨,誰也沒工夫看一眼在不遠處參觀查看的一大群軍政官員,該焊接的焊接,該布線的布線,每個人的眼睛裏似乎隻有自己的工作。
幾聲長短不一的哨聲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東麵船台上方的龍門吊正在緩緩移動,將一節在後方車間裏加工好的船體穩穩地吊下,船台上三名德國技師和六名中國技工齊心協力,扶穩吊下的船體,在哨子聲中緩緩實施對接。
在眾人驚愕的注視下,布雷默指著正在對接的那節船體,非常自豪地向蕭益民介紹:
“這是我們首次使用模塊式建造法,即把整艘潛艇的船殼分成十六個部分,先在車間裏加工焊接,然後一段段地吊到船台上進行對接,之後才開始布置管線等其他工序。這種造艦方法早在三年前由德[***]用船舶技術研究所率先提出,並在小型布雷艇的建造中進行試驗,但沒有獲得進一步的推廣。
“我們經過半個多月的反複計算和印證過後,覺得完全可以在潛艇和三千噸以下級船舶建設中使用,並在三個月前的十艘近海快速巡邏艇建造中得到印證,於是就把這一方法運用到這艘U18B型潛艇的建造上來,並將在下一步建設過程中逐步加以豐富和改良。”
“算過沒有,運用這一先進方法,能比傳統方法提前多少時間?”蕭益民興致盎然地詢問。
布雷默非常肯定地回答:“與之前建造的八十噸級快速巡邏艇建造情況統計,總體建造時間節省了五分之二,預計在潛艇的建造中,能節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建造工期,就以目前建造的這艘U18B來說,半年來從德國、美國采購回來的建造材料和柴油引擎都很充足,工程師和技師們之間的配合通過前麵十艘快速巡邏艇的建造已經逐漸默契,原計劃建造工期為五十天,按照現在完成的實際工作量計算,最多不超過三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