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栒? 偶得(1 / 3)

相對於蓬勃發展、潛力曰增的輕武器製造業,蕭益民對籌備了三年多才見到初步成果的陸軍航空兵的建設進度非常不滿意。

曆時四年多的世界大戰,充分刺激了航空工業的飛速發展,大量的新發明、新技術、新工藝在飛機製造中得到運用,英、德、法、美、瑞典等五國的戰機製造水平,較之世界大戰發生初期有了巨大提高,軍用飛機因此由戰爭剛開始時的偵查、投遞等功能,發展到後來的空中格鬥、對地射擊和初具規模的對地轟炸。

到戰爭結束前夕,憋了一肚子氣的法國人率先開始了飛機木質機身向金屬機身轉化的實踐,如今已成功地嚐試用更堅固的鋁板取代原有戰機那脆弱的機翼蒙皮,歐洲各國的飛機發動機功率也在不斷地提高當中。

接下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航空製造技術、先進工藝和新觀念得到運用和推廣,雖然隨著世界大戰的結束,歐洲各國的精力轉到了重建家園和恢複國民經濟之上,飛機在世界大戰中尚未能充分展現出其巨大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沒有獲得世界各國應有的重視,這對擁有超前戰爭理念的蕭益民來說,無疑是老天恩賜給苦難中國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盡管蕭益民經過十年的磨練,早已是今非昔比,但他不懂任何工業製造方麵的知識,更不懂得高深的材料學和動力等科學基礎知識,但他心中非常清楚,數年後,隨著歐洲經濟的逐步複蘇,特別是在世界大戰中賺了個盆滿缽滿的美國的高速發展和全麵崛起,越來越先進的工業技術和通信技術,會逐漸進入航空工業,美國的工業製造技術和總體科技水平將獲得巨大發展,在稍縱即逝的巨大機遇麵前,蕭益民必須迅速做出決策,緊緊抓住曆史機遇,否則,不但他蕭益民會成為曆史罪人,子孫後代仍然要受製於人,仰人鼻息,徹底失去一個振興民族工業和科技水平的寶貴機會。

所以,臨行前再次到成都西郊視察華西飛機製造公司的蕭益民臉上沒有任何笑容,一邊查看新修的六座大型生產車間,一邊聽取總經理沈睿華的彙報。

七年前就被蕭益民送到德國留學、擁有柏林高等工業學院機械學博士和材料學碩士雙學位的沈睿華,是蕭益民最早的智囊——鄒文翰的外甥,渝城人,今年才二十六歲,家學淵源聰穎過人,是渝城有名的大才子。

此刻,沈睿華陪伴在蕭益民身邊,亦步亦趨,前胸後背的冷汗流個不停,顧不得跟隨在身後的總參謀長包季卿和曾超然等將領,始終畢恭畢敬地回答蕭益民提出的問題。

直到走完一大圈,再次來到新建的飛機跑道上,沈睿華看到蕭益民的臉色由陰轉晴,這才暗暗鬆了口氣,腦瓜子似乎也恢複了平常的敏銳。

“小哥,去年底在上海見到四哥之後,小弟心裏一直有個想法,再加上前天晚上陪同小哥宴請美國工商業考察團,聽完道格拉斯等人所說的美國工業現狀,小弟心裏這想法就更折磨人了。”

沈睿華到現在為止,還堅持當年的習慣稱呼,叫蕭益民小哥,叫蕭益民收養的四弟蕭振為四哥。

蕭益民將目光從正在粉刷的機場指揮塔樓上收回:“有話直說,別老在我麵前裝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讓人看見好像你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眾人哈哈一笑,沈睿華根本沒有任何的不自在,仍然保持畢恭畢敬滿臉笑容的樣子:

“小哥,我有兩個想法,縈繞於心,不吐不快,其一:既然我們能從美國買回兩個小型飛機製造廠的二手設備和兩種水上飛機的設計草圖,為什麼不幹脆從德國人那裏買回更好的設備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