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益民和南京行營的外交主張以及策略,並非是一時的意氣用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複權衡之後的一種策略,最根本的原因是,絕大多數人都和蕭益民一樣,希望擺脫列強,特別是曰本和俄國勢力的政治、經濟侵略和無處不在的掠奪與壓迫。
無恥無能的滿清政斧和為一己之私置國家民族利益不顧的革命黨留下的曆史債實在太多了,由此而帶來的種種惡果,令每一個中國人苦不堪言,令國家千瘡百孔,令人民飽受蹂躪。
在此之前,蕭益民和他的追隨者們無力改變,隻能痛苦地默默承受,如今有了改變現狀的力量和機會,不做點兒什麼以振奮士氣和民族精神,如何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蕭益民和南京行營的所作所為,給燕京中央政斧帶來無窮煩惱,讓段祺瑞集團惱火不已卻又無從發泄。
通過蕭益民掌控的輿論,北方政斧和無數國人逐漸蘇醒過來,認清了滿清政斧給整個國家和民族造成的深重災難,看到了所謂的革命黨如何賣國求榮、如何傷天害理的真實麵目,看清了北方沙俄和東麵曰本對中國懷有的巨大野心。
盡管還有那麼些漢殲買辦、漢殲勢力在極力為他們的主子辯護,對蕭益民和南京行營橫加指責,甚至扣上了“讀才”、“無知”等等大帽子,但是南京行營的所作所為,終究還是獲得了全國各界的一片喝彩和擁護,僅從全國各地湧到南京報考“國立南京大學”、“南京軍事學院”的青年學子高達四萬餘人就可以看出來。
經過蕭益民數年連續不斷的艱苦努力,以及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給中國帶來的機會,曰本勢力侵入中國南方及內陸各省的陰謀行動被有效遏製,欣欣向榮的四川不但在農工商各行業帶動了整個西南地區的發展,還通過繁榮的科學文化、堅挺規範的貨幣、全民參政議政的熱情,影響了西南地區和兩湖地區廣大民眾的政治取向。
從一九一六年開始,隨著蕭益民集團的迅速崛起,曰本勢力在中國內陸地區被最大限度的扼製和削弱,除了還能保留昆明、渝城、漢口三個總領館外,所有增加領事館設置的申請,均遭到南京行營和各省政斧的拒絕和反對,哪怕燕京中央政斧批準也沒有效力。
與此同時,南京行營外交委員會同樣通過中央政斧,向曰本政斧申請設置駐曰領事館,而且數量達到三十個之多,幾乎涵蓋了曰本國土上所有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工業城市,曆來對中國持蔑視態度的曰本政斧為此惱火不已,自然是毫不客氣地一口拒絕,南京行營自然不會放過此事,不但堂而皇之地大肆宣傳曰本的霸權行徑,猛烈抨擊曰本對中國政斧和人民的歧視,還在廣大民眾的一片支持聲中,巧妙地推卸了所謂的外交責任,更加堅定地遏製曰本勢力向中國縱深地區的滲透。
因秋雨綿綿導致黃河下遊決堤,導致山東四十餘縣被洪水淹沒,三十餘萬間民房垮塌,數千萬畝莊稼徹底失收,四萬餘人死於洪水之中,兩百八十餘萬災民流離失所,嗷嗷待哺,卻得不到政斧的任何救濟和重視。此時中央政斧的總統之爭越來越激烈,段祺瑞集團與徐世昌集團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白熱化階段,整個北方地區人心惶惶,一片混亂,凜冽的寒潮卻在此時猛烈襲來。
危難之中,又是蕭益民集團挺身而出,短短一周之內,就征用各種輪船五十艘,征用津浦鐵路車皮四百多節,向山東災區運送救災糧食兩萬餘噸,由南昌行營和川軍各軍抽調的醫療隊火速奔赴災區,同時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呼籲有能力的南方各省政斧和民間社團伸出援助之手。
無奈受災麵積太大,受災民眾實在太多,北方的寒潮雪上加霜,給救災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無以萬計的饑餓災民相繼倒在了寒風之中。
針對這一情況,南京行營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軍隊悄悄啟動了“藍光計劃”中的移民行動,緊急征用包括長江航運公司在內的所有船隻,隻用一個月時間,就將八十餘萬災民送到氣候溫暖的海南島上。
相繼完成南京內外係列工程的兩個工程兵團結束休整,迅速開赴海南島,協助災民建設新家園,通過美國藍旗銀行和藍旗投資公司向美國緊急購買的十萬噸賑災糧已經起運。
由於四川大後方的大批賑災物資調運趕不上越來越冷的天氣變化,駐紮於江北、江南的十餘萬川軍將士,主動讓出了自己的棉衣棉褲,交由鎮守徐州的廖震軍團,統一送往山東災區;針對災區無家可歸的孤兒無人認領的情況,蕭益民一聲令下,優先將兩萬餘名年紀在十五歲以下的無助孤兒送到南京,由南京衛戍部隊和浦口軍事訓練基地負責養活。
南京行營的善舉,獲得了中外各界的一片讚譽,無數猶豫搖擺的江南地方勢力因感佩而歸心,徹底投向了心懷國家和人民的蕭益民集團,蕭益民悲天憫人的高大形象再次展現在全國民眾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