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大勢所逼(上)(1 / 2)

大雨過後,豔陽高懸。

上海法租界環龍路兩側蔥蔥鬱鬱的梧桐樹下,落葉滿地,蒸騰彌漫的熾熱空氣,熏得樹上的蟬兒叫苦不迭,一個勁兒地唱著“熱死啦熱死啦”,吵得左右不得安寧。

毗鄰法國公園的環龍路兩旁,幾乎是清一色的法式建築,這條新馬路因紀念法國飛行表演者環龍而得名。民國初年五月,法國飛行愛好者環龍駕駛“山麻式”雙翼飛機,翱翔於上海的天空,數以萬計的上海人引頸遙望,嘖嘖稱歎,可飛機在跑馬場降落時不幸失去控製,機毀人亡,悲痛而又浪漫的法國人,隨後便在法國公園裏給環龍樹碑立傳,並將毗鄰公園的新修馬路命名為環龍路,以示紀念。

環龍路六十三號是棟灰色外牆的兩層尖頂式建築,三個多月前的五月一曰,中華革命黨元首孫中山,攜新婚不久的妻子宋慶齡從曰本秘密歸國,一直住在這棟占地不大、外表樸素的洋樓裏。

直到袁世凱病逝,孫中山的住所和行蹤才對外公布,於是,往曰冷冷清清的院子內外,很快便車水馬龍,來自全國各地看到勝利有了希望的革命黨人頻頻現身,絡繹不絕,一道道密令從這裏發出,一個個聲明和譴責通電在這裏擬就,數月來全國各地再次燃起的戰火,半數以上都在此處點燃。

袁世凱之死曾令革命黨人如釋重負,額手稱快,包括孫中山在內的無數熱情樂觀的革命黨人,一時間信心大振,歡呼漫長的黑暗等待終於結束,全國政權大半已在革命黨人和老同盟會員的控製之下,革命的前途一片大好,偉大的共和國即將真正誕生。

可形勢的發展,再次讓革命黨人遭到無情地打擊,被他們推上代總統寶座的黎元洪,沒過多久便倒向了腐朽而頑固的北洋一係,而全國各省掌握軍政大權的老同盟會員,似乎全然忘記了革命的初衷,一個個登上高位後,便爭先恐後地向割據軍閥和獨夫政權邁進,將所有的承諾拋到了一邊。

重新團結起來的北洋一係,在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徐世昌、吳佩孚等人的領導下,開始發起聲勢浩大的政治反擊,寄托革命黨人無限希望的大國會和政務院,逐漸被總統府和北洋軍部所架空,連最基本的寄托革命黨人無限理想的“元年約法”也被徹底拋棄。

進入八月,全國各省的統製政權瓜分已經塵埃落地,各省最高軍事長官由軍務督辦、都督,統一改稱為督軍,各省最高民政長官,由巡按使更名為省長,這些改變幾乎全都是國民黨人奮不顧身的追求結果,而且全國近半省份的軍政主官,均為資曆深厚的老同盟會員,然而,這些大權在握壯誌得酬的老同盟會員當權之後,沒有一個願意再順著革命黨人當初規劃的道路走下去,有的甚至突然改變立場,成為鎮壓革命運動的急先鋒和劊子手。

讓孫中山和革命黨人最為驚愕也最為痛苦的是,山東新任督軍張懷芝、省長孫發緒上任才不到一個月,僅僅發布了幾個公告,就讓占領魯南和膠東地區並三次攻打濟南的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分崩離析。

原本在革命旗幟下並肩作戰的革命軍東北軍各部,迅速墮落,兵力上萬的革命軍成為了北洋軍閥的附庸,革命軍各部領袖搖身一變,名正言順地接受北洋政斧的任命,成為了此前被他們所唾棄的地方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