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篇:月夜吞蒼穹 天地藏彎弓(1 / 3)

月夜,在城郊的官道上,一匹棗紅馬正撒蹄狂奔著。馬上一人,蒙麵白衣,目光凝重。他不時抽打馬臀,讓馬極速行進著。

盡管這匹棗紅馬已經在以它最大的氣力前行,但其速度仍未達到白衣人的要求。並非馬速不快,這匹馬肌肉發達、體型勻稱,看得出是一匹上等的好馬,但此時此刻,白衣人的內心極度焦灼,恨不得插翅飛行。

雖蒙著麵,但能看出白衣人劍眉星目、儀表不凡,但他的眼睛裏透露出的不安與焦躁減弱了他的英氣,讓周圍的空氣都跟著緊張起來。這白衣人背後負雙劍,劍分陰陽,與眾不同。

雖是深夜,但滿月在天,且這夜行人一身白衣,在月光下仍清晰可見。

即將進入臨泓城,東城牆下的泓水已經隱約可見,如一條玉帶般繞城而過,盈光反射於城牆之上,顯得安怡寧靜。

見到泓水,白衣人一直緊皺的眉頭才鬆馳下來,一路繃直的身姿也略微放鬆了一下。但就在此刻,那棗紅馬突然馬失前蹄,因之前速度太快,這一失蹄,整匹馬如倒栽蔥一般一下砸在路上。

遇此突變,白衣人僅略為一驚,即迅速調整身姿,一腳輕踏馬背,借力一跳,於半空中“嗖”一聲抽出背後雙劍,待他站立在路旁時,已經以一招起手式“敬待佳客”,背靠一株古槐站穩。

白衣人的目光掃過坐騎失蹄的地方,卻未見任何障礙物。那就意味著,這並不是一次意外,而是有人刻意為之。白衣人持劍的手握得更緊了。

白衣人的雙臂上還有著清晰可見的劍傷,衣服上還留著幹透的血跡。這些輕傷對於像白衣人這樣在江湖上混跡多年的劍客來說,都已經是家常便飯,白衣人並不在意。但這一路如過五關斬六將般的拚殺也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白衣人心裏清楚:也許這一戰就將是他的最後一戰了。

陰白的月光無力照透這幽密的樹林,隻將樹梢照個大概,就投降般地散開在空氣中。樹林像是黑暗中的巨人,冷峻地凝視著周圍的一切,那深處的黑暗似乎比這黑夜還要黑,偶爾,從林中傳出幾聲夜梟的叫聲,竟將這月夜顯得更加孤寂了。

白衣人目光緊盯著樹林深處,以他十餘年行走江湖的經驗來看,這樹林正是絕佳的伏擊之處。果不其然,樹林裏慢慢地走出一個人來。

說是走,其實更像是飄,那人如同沒有腳一般,直直地向著白衣人“飄”了過來,如果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子看到這樣的情境,一定以為是遇到了鬼怪。但白衣人知道,此人是用了極上層的輕功,以內力使自己的身體與地麵產生了些微的差距。這種移動方式雖然極耗真氣,但是卻如行雲流水,不會在途徑之處留下任何痕跡,最適合伏擊他人所用。

白衣人冷笑一聲,用上七成內力,高聲問道:“閣下是何人,因何而來?”這白衣人也是武林上的成名人物,短短兩句話,不卑不亢,不失禮節,但也極具挑戰。誰知,對方卻如未曾聽聞一般,絲毫沒有回應,仍徐行而來,兩人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再行走幾步,兩人就會進入搏擊的範圍內。

此時,白衣人已經真氣灌滿雙手,握劍的手腕微一用力,將劍峰向上,精準地分別指向對方的膻中穴和神闕穴。再觀那人,卻並未有要停下的意思,仍然直直地奔著白衣人而來。

白衣人不再遲疑,先一招“請君入甕”順著那人的來勢,一劍對準那人要穴,另一劍繞至右側,直待此人再進前一步,就可雙劍齊發。

這一對長劍仍世之難得寶劍,削鐵如泥,而這一招“請君入甕”更是白衣人師門所授的看家本領,已是練得如火純青。

這白衣人不是別人,正是江湖勢力鼎盛的懸意門的大弟子趙溯,趙範生。趙溯使一對玄鐵陰陽劍,據江湖傳言,這對劍乃鑄劍大師牧野風臨終所鑄,並以其血為劍開刃。隻因牧野風曾立下重誓,此生絕不做陰陽劍,其所鑄之劍,或陰或陽,且必有一處缺陷。這是牧野風製劍的信念,因他認為世上絕無完人,故不可有完物。凡人如使完美之劍,易被劍氣所控。但趙溯卻讓他破了自己的誓。

傳言,趙溯請牧野風鑄劍時,牧野風竟做劍十三柄,毀劍十三柄,隻因沒有一柄劍讓他覺得足以配得上趙溯使用。最終,牧野風自毀誓言,鑄成玄鐵陰陽劍,此劍鑄成之日,牧野風以身投爐,以血肉為劍開刃。

為此,趙溯愧疚難當,竟在牧野風所居的香爐山下守墓三年,傳為武林一段佳話。

讓武林卑服的並不是趙溯的武功,趙溯雖師承名門,自幼苦學,根基紮實,但畢竟年齡尚輕,內功修為不足,在江湖上也隻能算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卻未達到以武服人的程度。

但趙溯為人端方,尊道守禮,樂善好義,廣交朋友,遇人有難必鼎力相助,處理問題又往往滴水不漏,盡善盡美,深諳周全之道,竟漸漸在江湖中有了尊名。

但牧野風為趙溯以血肉製劍一事,仍讓江湖之人為之震動。雖大家覺得趙溯確實出類拔萃,卻也不至於到如此地步。究竟牧野風為何認為其所鑄之劍無法與趙溯相配竟成為無解之事。但這件事兒也讓江湖人看到了趙溯未來必然潛力無限,其江湖地位竟更上一層,聲名日盛。

三年前,在未來宗主授權大會上,懸意門宗主賀一章在眾多武林同行的注視下,昭告天下,三年為期,經三年曆練,若無差池,賀一章將傳位於大弟子趙溯,由其接任第九代宗主。

從那之後,趙溯更加謹小慎微。於江湖上,主持正義,懲惡揚善;於劍法上,刻苦修煉,日漸精近。因趙溯的人品及劍術出眾,已經隱隱成為江湖上一股新興勢力。且江湖傳聞,趙溯已經與四大劍宗中的赤煉門宗主曲鳳霞的女兒崔晴兒定了親,不日即將迎娶佳人。

赤煉門所練習的赤煉劍講究快、準、狠,故赤煉一門以霸道聞名,從宗主曲鳳霞到門下七大劍使均是爆脾氣,一言不合,就拔劍相向,必要拚個你死我活為止。所以江湖中也流傳著一句話叫:寧入閻王殿,莫惹赤煉門。講得就是,到了閻王殿,好歹還有機會辯駁幾句,聽聽判官的說詞再定生死。但這赤煉門卻不講理的很,都不知道怎麼就翻了臉,且不打則已,隻要拔劍就必要有一人倒下為止。

所以,這赤煉門在四大劍宗中雖不是劍術最好的,卻名聲最盛,沒人願意招惹赤煉門下弟子。憑借著這拚命三郎般的作風,赤煉門竟然門徒越來越眾,這些弟子們的心態也非常好理解,進了赤煉門,同門不相殺是第一戒律,起碼不至於在路上遇到赤煉門下弟子,莫名喪命了。近年來,宗主曲鳳霞在原來赤煉劍法的基礎上,又創下了七十二路赤炎劍法。這套劍法使出時,其炙熱之氣竟可使周邊一箭之地草木皆枯,可想其內功修為已經達到了可以以氣禦劍的程度。

赤煉宗主曲鳳霞青年喪夫,隻育有一女,就是崔晴兒,自小嬌生慣養。曲鳳霞雖性情暴戾,但對這唯一的女兒卻是言聽計從,而這崔晴兒自小體弱多病,卻沒有承襲曲鳳霞的內功心法和劍法,所以外界也傳言,誰娶了崔晴兒,便如同得了赤煉門,將成為曲鳳霞功法及家業的唯一繼承人。故雖然曲鳳霞惡名在外,但登門提親者仍是絡繹不絕,也算是武林的一大“勝景”了。

誰知,一年前,曲鳳霞在一次與人爭鬥時遭人暗算,雙眼短暫失明,虎落平陽,正在惶恐之際,恰遇趙溯。趙溯拔刀相助,打退了那群宵小。曲鳳霞大悅其為人及劍法,竟有意將獨生女崔晴兒嫁與趙溯,消息傳出,江湖大震,因如果這四大劍宗中的赤煉門與懸意門有了姻親關係,自然彼此幫襯,屆時,武林四大劍宗的格局將被打破,這趙溯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江湖霸主。

趙溯的玄鐵陰陽劍在江湖中已經有了名氣,其雙劍一陰一陽,陰劍長而窄,陽劍短而寬,順應陰陽之道,出招時雙劍彼此如同兩人般,以一劍之長補另一劍之所短,故江湖上都稱這陰陽劍為夫妻劍,正因其暗含了夫妻相輔相助的道理。

此時,黑衣人距離趙溯僅一箭之地,趙溯已做好萬全的準備,內力灌滿雙劍,使雙劍發出嗡嗡的低鳴之聲。

突然,那黑衣人陡然停住,眼望月空,卻如入定一般。

因已近在咫尺,趙溯看清了黑衣人的長相,竟然是一位身著黑衣的銀發婆婆。這位婆婆麵黃如蠟,兩眼深深地扣入眼穴,雙唇極薄,兩頰無肉,一眼望去如骷髏一般。

能在運行內功急行之下,又突然頓住,其內功修為必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這樣陰白的月光下,這黑衣婆婆看起來如同來自陰曹地府之人,此刻正在對他進行著死亡的宣判。

趙溯仿佛下定決心,一咬牙關,突然騰空而起。一對長劍銀光一閃,奔著銀發婆婆的要穴而去。本來在雙方對陣之時,最忌搶先出招,尤其是未知對方虛實之時。

但此時的趙溯如同一彎滿弓,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路上的擊殺已經快耗盡了他的能量,此時他所蓄在雙劍上的真氣已經是他拚盡全力的最後一次積聚。再這樣耗下去,他的能量將慢慢地被這樣緊張的對峙所耗盡。

趙溯左手陽劍剛猛有力,沒有任何虛招,絕不浪費一絲氣力,直擊對手要害,右手陰劍挽起萬千劍花,如同煙火般絢爛奪目,美得驚心動魄,而殺招就隱藏在這煙火裏,如同蛇蠍美人,讓人沉溺在她的美豔中,卻忘卻了她可以致命的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