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聿出身富貴,家裏是西城有名的茶商。
祖父是當地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郎中,多為貧困人家出診,雖然都是些偏方,倒也見奇效,治好了不少病人。
父親經營茶莊,西城的茶葉在當時已經成為貢品,茶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
雖蘇家經營生意使得家境富足不愁吃穿,地位卻不能與普通士族相比。
士農工商,但凡是個讀書的,特別是出身世家貴族,都有些瞧不起他們這些人。
因此常見商賈之間聯姻或者有錢的便招贅貧民女婿。
高門大戶的讀書子弟不能妄想攀親,若是適齡的商家娘子們,因為姝色或者財力,而被哪個世家郎君看重,也不會是正妻,通常都是進去做妾或者是繼室填房。
小時候蘇聿原以為自己的一輩子就如同其他普通的商家女一般,柴米油鹽、操持家務,經營生意。卻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會迎來“良緣”。
天寶十一年春,那日她照例去縣令府中給夫人送茶,記得當時下雨,剛出府門,一抬眼便看見了這個眉眼間都帶著清俊,靈秀無比的郎君,朦朧中,仿佛是一張水墨畫兒。
他就站在那裏,長身玉立,撐著油傘滿眼笑意道:“這位小娘子,請問城東蘇家怎麼去?”
對方的聲音如流水一般潺潺動聽,她從未見過如此好看的人兒,一時間心跳如鼓,略微低頭:“不知郎君說的是哪個蘇家?”
“就是西城有名的茶商啊。”對麵的郎君也有些害羞臉紅道:“某從長安來,是慕名來買茶的。”
蘇聿心中有些莫名的歡喜起來,連忙悄悄整了整衣襟道:“我就是蘇家三娘,郎君請跟我來吧。”
沈綽當時在西城呆了五日,由兄長和她帶著在城內和城外的山間領略地方風俗,采摘品茗。
因為他溫文有禮,對出身商賈的他們毫無輕慢,又見多識廣,談吐幽默,有著少年人的單純,因此也討得蘇家長輩的一致欣賞。
蘇聿在他走後的這一年內,幾乎月月都收到書信。
有的是向她討教一些茶道知識。有的是給她講述長安的風土人情,邀她去做客。也有的隻是絮叨幾句自己最近的生活和新交的朋友。
後來,信也越來越頻繁,不知不覺間,一字一句愈為親密。
兩人都習慣了鴻雁傳書的日子,早一日便多一份驚喜,遲一日便多一日期待。
天寶十三年,沈綽就帶著聘禮親自來了西城,九抬金銀,兩隻鴻雁,意味綿長專一。
十三年秋,蘇聿的父親考慮到西城離長安較遠,避免嫁娶時路上顛簸,怕她受罪,又覺得在長安得置個家業,便在長安買下一棟宅子。
蘇聿依稀記得出嫁那日紛紛細雨,一如初見。
尤其黃昏,夕陽的映襯下倒有些別樣的滋味。
阿兄背著她一步步邁出大門,腳步格外堅實,一邊扶著她上轎一邊認真道:“三娘,阿兄隻能背到這裏了,作為兄長自是盼你喜樂。但你以後若是受了欺負,萬萬不可忍氣吞聲,一定要來找我。”
蘇聿聽了這話,心裏生出萬般不舍和感動,頓時紅了眼睛,重重的點頭。
兄長又對著一旁的綠盈道:“替我照顧好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