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24章 在江戶的第二十四天(1 / 2)

“你怎麼會這麼覺得?”三郎莫名其妙道。

德川茂茂頓時就有些放鬆了:“那果然您也覺得這不合理,不過如果要推行的話……”

“不是啊。”三郎困惑道,“發布這種政令隻有需不需要,去想比例多少還有是否合理沒有必要吧?”

三郎說這句話的口吻還是淡淡的,但他的話語卻無可避免地在德川茂茂的心中攪起風浪,讓這個年輕的、遲遲未能掌權的將軍露出了又像是恍然大悟、又像是難以接受的表情。

——而這也是三郎幹脆拒絕桂小太郎的原因。

正是因為這個國家如此搖搖欲墜,攘夷組織才會一直具有生命力,就算真選組、見回組、天人都有更加強勁的武器,他們也無法將攘夷組織完全根除。因為攘夷誌士本身就代表著普羅大眾最基本的、想要從不斷墜落的現狀中掙紮出來的渴求。是因為幕府一直在施與傷害,才會有攘夷誌士的回擊。

……那若是幕府與攘夷誌士之間真的矛盾無可調和的話,為什麼會有銀時、西鄉這種原·攘夷誌士選擇脫離隊伍,放棄攘夷的理想呢?

盡管德川茂茂一直沒有掌握實權,隻是天人束縛下的傀儡。但是,一國的征夷大將軍都能在這件事裏優先共情那些真正受到損傷的普通人,為什麼這個國家仍然會給人如此無望的感覺?

三郎在德川茂茂的視線中滿不在乎地順口道:“我之前也因為軍費不夠向堺市要錢來著。會這麼做當然就是因為需要這麼做才行啊。”

如果是為了殺雞取卵,那麼天導眾深入這個國家內政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早就有機會可以做這種事。回收黃金的過程裏會有貪腐、會有暴利、會有流血事件……可是追根溯源,幕府會提出新舊小判兌換的政令,仍然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已經到了必須去做這種事的地步。

讓一個國家機器動起來是有前提的。

民眾受苦是事實,而幕府會回收黃金,原本也是因為經濟能力已經在不斷下降。最根本的力量一是暴力,二是經濟。幕府以天人、以熱武器裝備好了暴力,然後再以搜羅黃金的方式來維|穩經濟。

不是什麼見錢眼開。也不是什麼為了天人。

一切的根源反而是幕府本身的孱弱。是上有天人桎梏、下有攘夷誌士鼓動起內亂,層層削弱後,幕府必須將一切力量都搜羅在手,才能繼續維持住統治。不然黃金落到攘夷誌士手中會被攘夷誌士用來購買武器縮短武力差距和收攏民心,落到天人手裏會讓整個江戶發行的紙幣都失去購買力。這是天導眾出於某些原因的首肯,也是幕府的自保手段。民眾的需求確實不在他們的考慮中,因為他們是統治者,民眾是被統治者,如果他們連自己的地位都穩固不住,怎麼可能去顧及其餘人的需求!

這才是桂這一類的攘夷誌士與幕府對立的真相。

國之將亂。

德川茂茂雖然是傀儡,但也是有認真接受過教育的。在被他人把持權柄的那段太長的空窗期內,他也想過要如何改變這個國家。如果攘夷誌士如星火般源源不絕地出現,那就幹脆去了解攘夷誌士本身——但是他以為的治本,實際上也可能隻是治標而已。

如果手上拿的不是喇叭,德川茂茂恐怕已經要當場為三郎打call了——不愧是織田信長!看問題的方向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