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公主之請(1 / 2)

文聘率著水軍行到江中時,便見得從對岸駛來的吳軍戰船,為首大將,正是徐盛。

“將軍,可要迎敵?”文聘身邊的近衛輕聲問道。自從魏軍依東鄉公主與常陸之言改良了戰船上的器械後,倒是給魏軍平添了許多自信,全然不似太祖時期,一提到讓他們與東吳水軍作戰便雙腿發軟了。

何況文聘現在所率的三千水軍更是他駐守江夏時一手培養出來的,可謂是曹魏水軍之中的精銳,便是與東吳水軍接船近戰也不見得一定會落於下風。

然而文聘心中所想與近衛完全不同,近衛隻想著上陣殺敵、建功立業,而文聘尚有其他考量:陛下令自己出兵前已然交代過:“若是東吳出兵,不可與之交戰,若是因為交戰暴露了我軍新式器械,可能會讓東吳采取嚴防死守的戰略,長久下去,對我軍不利。”

文聘猶豫再三,還是下令道:“我等應遵陛下旨意,退軍。”

近衛聽了,雖心有不甘,但也隻得依命行事,臨走之前,還不忘回頭又打量了一番吳軍的百裏疑城。但即便是戰船已行至江中,距離那城郭仍有接近二裏的距離,加上江上霧氣又重,饒是近衛瞪大了雙眼,也看不清那城郭的細節。

見得魏軍戰船緩緩向後退去,徐盛也不追趕,任由他們離去。他率領的鬥艦,本應搭乘百餘人,但因為駱統之策,現在隻有不到半數的軍士坐在其中。再除去要劃槳、操舵的軍士,真正能夠戰鬥的隻有十餘人罷了。

文聘剛回到魏軍營地,立刻有魏主的近侍上前,引著他一路徑直來到禦營之中。

看著魏主那充滿期待的眼神,文聘心中不由湧出一絲愧疚:“陛下,末將無能,未能窺得那百裏城郭詳細,在看到前來迎敵的吳軍之後便率軍退去了。”

曹丕也沒有表現出特別明顯的失落,畢竟像文聘所說的情況他已然預料到了:“仲業你已經做的很好了,且下去休息吧。”

“諾。”文聘應了一聲,複在那近侍的帶領下回到了自己營中。

“諸位愛卿,吳人這百裏城郭,朕當以何策破之?”待到文聘離開後,曹丕方才緩緩開口,問向坐於一旁的劉曄等人。

聽得魏主的問題,所有人俱皆陷入了沉思之中:這沿江築起的百裏城郭若是貨真價實的城郭,那麼魏軍的進軍路線唯有從水上一條。然而江上停放著無數吳人戰船,魏軍水戰本就不是吳人對手,遑論現在吳人身依城池,其上無數的守城器械隨時可以為江中的吳軍提供支援,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全軍覆滅的風險。

見得無人說話,魏主也不由得歎了口氣:仲達之策雖然精妙,但是現在麵對著這般“鐵壁”,如何能偷渡過江?

在這死一般的寂靜中,一道蒼老的聲音響起:“陛下,臣聞細作回報,此次與我等對敵的吳軍僅有三萬餘人。此外,臣聞山越不服孫氏久矣,故而吳軍定然分配了一部分軍士駐守丹陽等地,防止山越趁機作亂,以此料之,現在徐盛手下真正可以與我軍對陣的,最多不過兩萬五千人。陛下可每日派人渡江,見到吳軍戰船之後便撤退,以為疲軍之策,同時暗遣一軍沿陸路攻濡須、廬江二地。吳人見狀,定然分兵去救,留下的定然是被經常騷擾、疲憊不堪的吳軍,此時便是強行渡江,損失也可以控製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