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形勝之地(2 / 2)

為何這數月來淮南沒有遭受北麵騷擾?

原因很簡單。

趙荀直接將戰場開辟到淮北了。

“可惜手底下人手不夠,不然,真想將汝陰郡城打下來!”

公孫秀輕笑道:“淮南乃形勝之地,又有芍陂之利,若有中樞支持,可多養軍萬人,屆時,再來謀劃也不遲。”

趙荀輕輕點頭,他登上八公山山城,從山上向下眺望,淮水滾滾盡在眼中,遠處賊軍營寨連綿亦是迎入眼中。

“這守江必守淮,真如是也啊!”

上八公山,這壽春格局也是呈現在眼中了。

“彼壽陽者,南引荊汝之利,東連三吳之富;北接梁宋,平塗不過七日;西援陳許,水陸不出千裏;外有江湖之阻,內保淮肥之固。”

公孫秀在趙荀身後應和。

兩人所在的八公山,位於壽春城東北五裏,淝水之北、淮水以南,與壽春郡城城夾淝水而峙。

在八公山東北數裏處遠,又有紫金山,與八公山遙相呼應。

壽春城西北二十五裏有硤石山,山上築有二硤石城,乃壽春屏障,又控扼淮水津要。

這三座山,是壽州的北部屏障。若敵軍從北方南下,必先奪此數山,為兵家之要地。

《讀史方輿紀要.南直三.壽州條》所講:“州控扼淮潁,襟帶江沱,為西北之要樞,東南之屏蔽”、“自魏晉用兵,與江東爭雄長,嚐不先事壽春。”再加上八公山、肥水等山水之險,對防守方很有利;

光是有這三座山,便將壽春護衛得固若金湯。

今歲賊將石聰舉大兵攻伐,亦是不得寸進,隻得轉道逡遒、阜陵,襲擾後方。

“龍泉之陂,良疇萬頃,舒六之貢,利盡蠻越,金石皮革之具萃焉,苞木箭竹之族生焉,山湖藪澤之隈,水旱之所不害,土產草滋之實,荒年之所取給。此地可為霸王之基。”

趙荀的話語就直接多了,不臣之心是沒有絲毫掩飾。

公孫秀早就習慣了。

現在能跟在趙荀身側,為左右肱骨手足的,無疑都是同一類人。

亂臣賊子!

“隻可惜宣皇帝當年興修水利,如今已有些破敗,若要修繕,恐怕得耗費不少民力財力。”

當年為了攻吳,司馬懿納鄧艾計後。北臨淮水,自鍾離而南橫石以西,盡沘水四百餘裏,五裏置一營,營六十人,且佃且守。

兼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潁,大治諸陂於潁南、潁北,穿渠三百餘裏,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連接。

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每東南有事,大軍出征,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

如今這些工程還剩下些,但若要恢複原來的盛況,則需要花費不少人力物力。

而且...

大部分的工程都在淮北,公孫秀夜渡淮水,前去破壞的,除了搗巢烏堡外,更多的,便是破壞北麵屯田,燒毀糧草。

淮南郡安豐縣有芍陂工程,還有永樂渠等。而淮南郡理所壽春縣也有引淮、淝灌溉的良田,西邊的霍丘縣也有兩個陂塘。

其灌溉田地,有數萬頃之多,可以自給自足,確實是霸王之基。

“今夜我準備將兵五千,將對麵的營寨先端了,直娘賊的,整日操練示威,當我趙荀是泥人嗎?”

公孫秀在一般默默不說話。

實際上,今夜的夜襲計劃,早已經是籌備許久了。

他多日未出戰,如今手也早就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