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這是一個人、魔共存的世界,原本也有仙的存在,但天道數百年前被毀,上仙更是一個接一個的隕落,人間靈氣不足,但怨氣頗豐,好在,魔族人丁稀少,且並不以人為食,反而多次救民於水火,與人族交好,大部分人便把魔族當做先人祭拜,為其立祠,而信仰之力能淨化怨氣化為接近靈氣的一種新的“氣”。
大雍王朝,貞元九年,戰火紛飛,餓殍遍地,屍骸遍野,民不聊生。
先帝駕鶴西去,生前沉迷求仙訪道,生活極盡奢靡,然,子嗣不豐,二皇子與太子分庭相抗,隨後太子被廢,二皇子死於亂軍劍下,反而是母族勢微的三皇子得以幸存。
這三皇子出生時背部有一塊花型的鮮紅胎記,太醫院的人翻盡典籍查找那花是什麼,是否有礙龍脈,也由此知道,那三皇子竟是男身女相之體,不陰不陽之人,因此被視為不祥之兆,本將被秘密處死,奈何其母元妃以死相護。
皇帝那時極寵元妃,可也憂心那個孩子會威脅到祖輩江山,將元妃與三皇子一起遷到裏乾元店最遠的蘅蕪宮,變相的是將元妃打入冷宮,那時宮女太監便如樹倒猢猻散般跑到了旁的娘娘的宮裏謀求差事,元妃與其子的生活便越發艱難,但蘅蕪宮每月的例份沒少,那皇帝到底是念了舊情,不想把昔日的寵妃往絕路上逼,三皇子好歹是活了下來,但這母子倆在諾大的後宮中毫不起眼,甚至於其他兩位皇子爭奪皇位之時都沒有注意到他,隻是元妃整日憂心忡忡,竟是一病不起,元妃彌留之際把她的孩子拉到身邊,告訴他他們家的辛秘往事。
原來,元妃竟是其父元丞相與一男子生下的孩子,那男子是元父在紅樓裏買下的小倌兒,那小倌兒長得粉麵玉容,極盡傾城之態,元父本也極其寵愛那小倌兒,大雍京都南風也盛行一時,便做主將那小倌兒抬進了府中。
可誰料,在八個月後,那小倌兒生下了元妃,元父當機立斷,暗地裏殺死了知情的人,自此,在外時,那小倌兒總以女裝出現,也就是現在所謂的丞相的側室,而丞相夫人不過是丞相年輕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的親,兩人相敬如賓,院裏就這兩位,丞相嫡子由正室所出,此後再無所出。再後來,丞相正室過世,丞相遞上折子乞骸骨,告老還鄉,不知所蹤,再沒管過元妃,元妃的大哥也在戰事中喪了命,獨留元妃在後宮中蹉跎了年華。
翌日,元妃殯天,三皇子在15歲痛失生母,哭昏在了殿內。而元妃的死,對外說是思念先帝遂追先帝而去。宋元黎,即三皇子也在嗚嗚泱泱的保皇黨的推舉下登上龍座。本著新帝登基典禮應該大辦,禮部羅列了一係列的清單,奈何國庫空虛,若真是大辦,恐有損國本,就此作罷。最後隻有繡娘趕製出來的龍袍,穿上後便成了那萬人之上的王。
一直到了上朝,那太監用尖細難聽的嗓音念了一句:有本啟奏,無本退朝。宋元黎才恍然驚醒似的,發現自己竟真成了坐於高堂,威嚴聖名的皇上。朝臣也不向他遞本子,反而把本子給了當初主張擁立他為新帝的攝政王——嚴廾琰。
嚴廾琰是先皇在生前立的國師,因其能推演國運,又於長生之法頗有見解,先皇對他很是信任,自己沉迷求仙訪道之餘,便封其為攝政王,滿朝文武本來有諸多不滿,但嚴廾琰處事果斷,也並未有過謀逆之心,這手裏的權力便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