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學》鼻子(1 / 3)

今天,先針對前麵幾章大家提出的疑問做個小彙總。

第一、兒童癲癇治療。

找我的家長還真不少,大家基本都“麻木”了,醫院也跑遍了,沒有很好的結果,大部分醫生都是建議常年服藥,手術也是個備選方案,不過癲癇需要做開顱手術,大部分家長接受不了,畢竟要掀開頭蓋骨。

婚檢能否篩查癲癇基因?

不能。

一般隻是化驗乙肝、性傳染疾病。

我記得我婚檢時,還做過一個捆綁套餐,唾液檢測三種遺傳基因: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地中海貧血、耳聾。

那麼,如何從優生優育的角度預防癲癇基因傳給下一代?

若是您的家族中,含有癲癇基因。

應該做基因篩查。

最近,找我聊天的這些家長,基本都是同一類組合,癲癇隱性基因遇到了高熱驚厥基因,實際上,這也是最危險的組合之一。

家長問我癲癇這個治療?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的建議很簡單,一級有一級的水平,聽聽北京、上海的專家怎麼說,給出了什麼建議,聽從遺囑即可,不要盲目去找那些偏方、野大夫,基因問題不是中藥能喝好的,相信現代醫學!

後麵,我會科普到一點,很多孩子怎麼腎衰竭的,從小喝中藥!

第二、礦泉水跟純淨水真的沒有區別嗎?

沒有!

我選瓶裝水隻有一個原則,入口感覺好。

農夫山泉好喝還是怡寶好喝?

怡寶好喝。

我們這邊怡寶賣的少,我都是讓同事跑很遠去買,專門日常招待朋友的,大家會問,你們那邊不泡茶嗎?

老頭們喜歡泡茶,我們是快節奏的年輕人。

不搗鼓那些。

來人,一人一瓶。

怡寶是純淨水。

市麵上所有的瓶裝水就三大組合:水+品牌+概念。

在衛生的前提下。

水的價值占99.9999%,其它占0.0001%。

民間的說法是人不能總是喝純淨水,否則會缺礦物質,這些理論都是怎麼傳播開的?

還是前言裏的那個問題,理科常識對於四分之三的中國人而言,屬於歪理學說,大家總覺得自己體內缺礦物質,而礦泉水裏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那麼礦泉水比純淨水的價值就高。

理科範疇有個說法,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例如,磷酸可怕不?

我們喝的雪碧、可樂裏的殺口感就是磷酸。

一瓶水中,到底含有多少礦物質?

拿農夫山泉舉例,背標上有成分表,含有最高的微量成分是鈣,每百毫升含有400微克,也就是說,你喝一瓶水可以補充2000微克的鈣。

聽起來不少吧?

2000微克等於2毫克。

一瓶牛奶含有多少鈣呢?

300毫克,注意,是毫克!

其鈣含量相當於多少瓶農夫山泉?

150瓶左右。

自己想象一下吧?

但是呢,文科生又開始抬杠了,就如同校正老師問我吃了膠原蛋白分解成的氨基酸有沒有可能再合成為人體內的膠原蛋白?

我說,有可能。

她就覺得我不嚴謹,那你咋能說沒有用呢?

她的邏輯是:有可能,就是有用。

這是文科生的邏輯思維,我們理科生的思維是不能定向合成,也就是說,所有的蛋白質食物的核心價值是提供氨基酸,至於氨基酸在體內再合成什麼由大腦來分配,而不是由食物屬性來決定,你吃豬腳、豬皮跟吃雞蛋沒任何區別,不存在吃豬腳美容的概念。

燕窩、魚翅、牛鞭,同理。

文科生又來抬杠,那喝150瓶水補的鈣不是鈣嗎?

是鈣!

你知道人體每天需要多少鈣嗎?

800毫克到1000毫克。

折算成農夫山泉,差不多是400瓶到500瓶,半噸!

根據這個數量級進行對比,所謂的礦泉水裏的微量元素對於人體而言,相當於什麼呢?

你跟孩子說:路上,你看誰掉了個麵包屑,抓緊撿起來吃了,這樣就不餓了。

所以,瓶裝水的選擇標準隻有兩個:

要麼,因為品牌。

要麼,因為口感。

其它?

都是智商稅!

第三,洗牙會不會導致牙縫過大?

會!

但是,這是好事。

你牙縫裏原先是什麼?

是牙結石!

洗牙後,為什麼吃不了酸的、冷的?

是因為,過去你的牙結石太厚,牙根與食物不正麵接觸,牙結石起到了溫室大棚的作用,幫你遮風擋雨,沒有把牙根訓練出來。

牙根得了公主病。

沒事,過上一段時間,就訓練出來了。

你的敏感,不是體質問題,而是你的口腔衛生問題!

是不是突然,很懷念有牙結石的日子?!

啥是牙結石?

就是牙齒包漿了,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沒有?

去洗一次牙,你會覺得嘴裏咋有一些雞蛋皮一樣的碎屑,這就是你的牙結石,有些人的牙結石太厚了,需要用撬棍,我在複旦大學時遇到過一個博士,她的牙結石就需要用撬棍,我多次想提醒她去看看牙醫,覺得人家是博士,咱沒好意思。

第四,中醫真的一無是處嗎?

這不是我的觀點。

這幾天,每天都有中醫迷來給我上課。

我覺得這屬於派係問題。

我喜歡“現代性”的東西,大家可以思考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倘若中國沒有現代醫學,我們會活成什麼樣?美國沒有中醫,他們的人均壽命是不是比我們短?

在寫日記的日子裏,我寫過一句話,現代性是對一個人至高無上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