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1章(1 / 3)

建平元年,天下初定。

鄉野裏,冷風卷起秋雨,在荒廢的茅草屋裏放肆摧殘。

年輕的婦人撐一把鵝黃紙傘走過廢棄的草屋,小心地避開門前半人高的雜草。雨水順著傘骨墜成一條長線,砸在泥土上開成了一朵墨色的水花。

她一路提著裙角,走得小心,到岔路口,聽老牛“哞哞~”叫,忙避讓。

“阿蕪啊,下雨天還上山呐?”牛車上坐了兩個大娘。

“是,撿了點野菌子。”

車輪趟過水坑,周蕪的裙擺還是濺到了幾點泥水,她低下頭抖了抖,隱約聽到牛車上兩個大娘說了“童養媳”、“小寡婦”幾個字。

她垂下眼眸,過岔路口向西,小道的盡頭就是她的家。

路過的荒屋越來越多,秋風聲更淒厲。

從前,村裏趙姓基本住在這一圈,戰火與大水狂卷之後,僅剩幾家煙囪裏還冒著煙,陰沉沉的雨天裏,殘垣斷壁尤為荒涼。

她提了提肩上的背簍加快了步伐,路過隔壁五嬸娘家,她往裏看了一眼,大門緊閉。她小小的鬆一口氣。

到家門口,在風裏嗅到一絲馥鬱的香氣,周蕪有些驚訝,遙遙望了望遠處的老桂花樹,對坐在廊下的中年婦人道:“我當這桂花樹再不會開花了。”

中年婦人身形瘦削,頭發半白,但手中針線飛快。她繡的正是秋桂,頭未抬,隻道:“老樹尚且知曉開花,你卻不知趁年紀輕趕緊找個人嫁了。”

周蕪不接話茬,走到廊下收起油紙傘,忽而肩膀一鬆,林氏幫她把背簍取下。

周蕪回頭輕淺一笑,似淩清秋風裏搖曳的點點桂花。

林氏苦口婆心道:“世道亂了許多年,如今太平了,寡婦改嫁,鰥夫再娶,日子該有新的盼頭。”祖孫三個相依為命這些年,她拿周蕪當親生的看,望她再找個待她好的,下半輩子衣食不愁。

她又說:“村裏教書的張夫子,人長得不錯,光是收束脩和修金就夠你吃喝不愁了,再一個,你倆要是成了,他教安寶讀書豈不更用心?”

“娘,既已回絕了張家,怎還提他?”野菌子拿去廚房,周蕪洗了手,在林氏身邊坐下,拿上搗杵研磨香料。

還不是一想到提去張家的束脩和修金就叫林氏肉疼不已。兩壺酒、十條肉幹、四鬥米,攢了大半年別人張張嘴巴就進了口袋。

林氏歎口氣,提起針線又放下,接著問:“那姚家侄子呢,他是你五嬸娘的親侄子,打獵的一把好手。最要緊是人老實,還勤快,跟他爹娘可不一樣。你若嫁過去,單看在你五嬸娘的麵子上,他家便不能欺負了你去。”

“我同五嬸娘說了。”

“說了什麼?”林氏反應了一會兒,明白過來,氣道:“我說呢,姚六妹今早對我冷著張臉作甚?合著你早回絕了她!”

說著尤不解氣,林氏放下手裏的針,點她兩下,“我年輕時要是碰上一個好的,二話不說就改嫁了。”

“當真?五嬸娘說娘年輕時是村裏一枝花,林桃花,桃花可不少哩。”

“休要打岔!”

“那行,你說話時手裏別停啊,我看你今日沒做幾個香囊,這可不成,咱們還指著這個過日子呢。”

林氏瞅了一眼旁邊的繡筐,這兩天淨想著勸她改嫁,手上確實做得慢了。

周蕪又說:“懷遊這一趟出去有點久,也不曉得出貨順不順利。”

五嬸娘的兒子趙懷遊在沈家的商隊裏,南來北往跑買賣,婆媳倆做些香囊讓他帶出去賣,一趟下來也能掙個二三兩。平日裏再撿些野山貨,日子倒也過得去。

一提起這個,林氏的心神就被拐跑了。按理驅蚊防暑的香囊,夏天最是好賣。但買賣這種事,林氏不敢說絕對,不過她道:“快回來了,走時說要回來秋收的。要是賣得好,咱們家也把屋頂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