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15章 第15章(1 / 3)

第十五章

人類的悲喜本不相通,木錦聽到李葉在哭,也沒放在心上。

吃完飯繼續繡屏風,第二天接到村長的通知,說村上準備辦社戲,要臨近的幾個村莊都出人手。

社戲在農村是很重要的活動,很早以前,臨近冬日,社戲伴隨著一係列的祭祀,組成了舊時代普通百姓信仰的一部分。

但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有關於宗教方麵的活動受到壓製,便把社戲也一舉取消了。

隻是形式上的取消容易,心理上的取消卻不那麼簡單。

那些從小在舊時代生活過來的人,早就被遝上了精神拓印,而這種感情,隨著政策的壓製一直在堆積。直到最近幾年,政府對宗教活動的態度有所鬆動,於是那些消失了近十年的習俗,便再一次被翻找出來。

自然,為了避免麻煩,關於祭祀等方麵的東西,暫時還沒有被抬出來,隻是純粹的慶祝活動,卻還是辦了起來。

李家村附近的好幾個村莊聯合,勢必要把社戲辦得熱熱鬧鬧。村裏閑散的人口,便都被集合了起來,各自分工為其出力。

李家沒有了父母,隻剩兩個女孩兒,自然都要被叫去幫忙。

木錦鎖好了房門,跟李葉出去,剛到村口,就發現帶隊大嬸兒有幾分尷尬的表情。

“大姑有話直說,是村裏沒安排我的活計了麼?”木錦是聽說過,在某些農村地方,是很忌諱寡婦之類的女性參與到慶祝活動中的。

木錦雖然不是個寡婦,但她離了婚,在某些人的眼裏,大概比寡婦還不如。

卻不料這次卻是她想錯了,隻見大嬸聽了她的話,連連擺手,然後道:“不是沒安排,是這吧,我們這幾天要負責的工作是做燈籠。材料在胡家村,你看這……“

她和胡廣誌離了婚,在當下人們的眼中,怕是連胡家村這個地方,都要繞著走了。

木錦才知道,她們糾結的是這個。

便說:“我還以為什麼事兒呢?不就是去胡家村幹活兒麼,我無所謂的。”

“你覺得沒事兒那就行,嗨,我想著我們人也不少,你要是不想去,也沒什麼,大家多幹點兒就是了,也不指望你一個……”

木錦笑笑,跟上了他們的步伐。

胡家村就在李家村隔壁,大家走的早,一群人走路一個小時不到,就到了集合地點。

壩子上已經有不少人了,從林子裏砍的竹子擺在庭院裏,幾個上了年紀的老人,拿著篾刀在開竹子做骨架。

女人們洗布的洗布,畫圖的畫圖。手巧的拿著剪刀在剪樣子,又分了一部分人借了廚房煮漿糊。

在這個並不富裕的年代,並不富裕的村莊,省吃儉用是常態,吃不飽肚子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再如何貧窮,每每遇到和活人不相幹的事兒,卻又十分大方,很是舍得花功夫花錢。

木錦就曾經見過,為了讓活著的時候受苦受窮的父母死的風光,借下巨額欠款舉辦葬禮,最後花上十幾年來還錢的人家。

不知道為什麼,對於不是人的任何東西,人類都比對活人要寬容厚待得多。

仔細想一想,人類這種生物啊,真是十分的有意思。

作為熟手,木錦被分配到了糊燈籠的工作。

不過她要糊的不是布燈籠,而是紙燈籠。

社戲是大活動,光是燈籠,都要分好多種。布做的和紙糊的,用處是不一樣的。

木錦被分到一個小院子裏,在幾個大姐的帶領之下,把分到的已經剪裁好了的紅白黃綠等各色紙張糊在綁好骨架的燈籠上。為了保證質量,燈籠糊了之後,也不能馬上放起來,而是要先掛起來涼一涼。

木錦手腳勤快,在院子裏拉了十幾條繩子,把糊好的燈籠掛成排。

不算是繁重的活計,再加上人多熱鬧,一邊忙碌,一邊聽著女人們閑聊,一早上過去得很快。

午飯是村上提供的大鍋飯,大家排隊吃了,便有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本村的女人們回到家看看孩子喂喂豬,家裏有雞有牛的都喂了。有親戚在村裏的,也到去親戚家坐一坐,算是一種表達親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