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舊情(2 / 2)

在回宿舍的路上,有很多學生在來來往往走著,景心不在意他們所去的方向,但通過他們種種表現的輕鬆情緒之後,直覺在告訴她,他們在往校園的校門口走去,隻見一大片接著一大片綠在往那邊洶湧著。一年前的自己也是穿著這種軍訓的衣服,當時的自己覺得很孤單,因為腦海中一直在隱藏著一個人,正如那句歌詞唱著:不是因為寂寞才想你,而是想你才會導致寂寞。

有時候花會重開,但是人呢,人會重來麼?

景心與郭晨軒約好下午三點看電影,在因為沈澈這件事比較煩躁的時候想到三點之約,心情情不自禁得好轉了很多。

或許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習慣——在心情轉好之後又會自覺得審察上一段不良情緒的過程及原因。

她來到一棵樹下,坐在一個固定在地麵的黃色長椅上。剛才與沈澈通完電話後的急躁情緒她揣摩再三。她似乎對他懷有一種期待的情緒。她細究這種情緒的前因後果的時候,忽然某一刻她將自己固定在了道德的懸崖上,牢牢地就像自己坐的這黃色長椅一樣,固定在地麵上,不可動彈。

她明明是喜歡現在的男朋友的,可當自己心情莫名的波動關係到另一個男人的時候,她不知道該給自己怎樣的一個解釋,該給郭晨軒一個怎樣的解釋。

當然她不需要給他解釋,至少目前不需要。

在這個秋季,在這涼爽的天氣下,溫度怎麼也沒辦法起死回“升”,即使在這樣的午後逸時——因為太陽又被幾片雲彩擁抱了起來,秋天落葉布滿往事的回憶,似乎該在這個季節一去不回,再也不念,凋謝入土。

但在入土前它會經曆一個**,一個讓人內心“痛癢”不得不正視的它本來的麵目,而她與他曾經的回憶在入土後,讓人安寧前必須經曆這樣一個階段。若兩人不相見,那即可讓時間磨蝕它最初的熱浪與波動,但當景心在大學與他第一次相遇時,她才明白,不對——到現在她才明白,她與他需要一個終結,需要一個由界線“隱”開的終結。

從她與他在高中相識開始,到相知再到熟悉,再到後便是無聲的終結,青春的這一場春雨的來臨不算浩蕩,但是存有些許緬懷的力量。自從見麵後便打破了這種無聲的終結,因為從此內心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自己要麵對他,需要問清對方為什麼選擇這種無聲的終結,即使她知道現在已經和另一個人在談戀愛,即使她不知道這種思想的驅使下是否會變得有意義。

在每個人青春裏總會有那麼一件事:你特別想去做,但又不知道做了對不對,你還不像一個得道的高僧或者一個成熟的成年人對自己的一個行為做出準確的判斷,這不是打著青春的幌子為我們的年少無知辯護,而是每個人的青春總會包容這樣的事物出現,包容那顆可能以後再也不會選擇衝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