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大統十五年初夏,關隴大旱,赤地千裏。
原州城外枯萎的禾苗,就像一個個無藥可救的孩子,令人心痛。四麵八方的饑民,盡皆湧向原州城,恍如僵屍圍城。
城東土丘上,一群蒙麵黑衣人,如狼群窺視著獵物。
“報!大統領,原州糧盡!”一名黑衣人跪地報告道。
大統領聽後,沒有語令指示。麵向原州城,舉起手中大劍,隨著落日,壓向原州城,仿佛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黑夜很快吞噬了大地。原州危在旦夕。
原州府衙,念茲院書房內,一個年約六歲的小男孩,身形卻三尺有餘,膚色黝黑,相貌平平,唯獨一雙眼睛,宛如昨夜星辰。小男孩名叫宇文邕,西魏丞相第四子,自小寄養在原州李家。正皺著眉頭冥思苦想,透露著與年齡遠不相稱的成熟。
作為靈魂是21世紀的畢業大學生,被茶藝大師坑死後來到此方世界,已經認清現實,在這類似南北朝的平行宇宙,生產力水平同樣低下,想要救災依然令人頭疼不已。
“邕少,先喝點粥吧!”一個年約八歲的小女孩,推門而進。
見是粉雕玉琢的初墨,宇文邕舒緩了眉頭,忙起身相迎,接過溫粥。先問“伯父喝粥了嗎?”
初墨滿是憂慮道“父親憂心災民,把所有口糧都分給災民了,已經五天沒有進食了。可憐的父親,可憐的災民百姓!”
初墨悲天憫人的情懷很是讓人觸動,“伯父是一州刺史,關係重大,不能把身體拖垮了!我馬上去勸伯父!”
初墨眼色亮起“我相信你可以!”
“初墨,你很有眼光!我想到救災辦法了!”顧不上更多逗笑初墨,宇文邕端著粥就去求見刺史。而身後牽引著初墨滿是崇拜的目光。
時任原州刺史的李賢正憂心如焚。一麵憂心災情,一麵憂心朝堂鬥爭。作為丞相的信重之人,不僅守著關中四塞之一蕭關的門戶,還寄養著兩位丞相公子。一旦救災不力,被丞相的政敵彈劾,很可能引起政治災難。
見到宇文邕,李賢也是舒展了眉頭,和顏悅色問道“邕公子怎麼還不休息?”
眼見養父眼睛布滿了血絲,唇角龜裂,隨時都有可能倒下的樣子,形勢已經到了危急時刻。顧不上矯情“伯父,我有救災的辦法。”
經過幾年的相處,李賢早已認定邕公子是麒麟兒,一點都不覺得他是信口開河,忙問詳情。
宇文邕坐下道“城中百姓糧盡,但世家有藏糧。勸那些人發善心捐糧救災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利益交換!可以布告,凡能救活一個災民,可賞三千錢,並可優先授官。州民視災民為洪水猛獸,賞錢卻能轉害為利。重賞之下,平常百姓也願意救濟災民。即便有人弄虛作假,州府蒙受損失,災民也能救回來了!同時以褒獎良善的名義,在世家門前掛“良善之家”燈籠,引導災民來吃糧。如此名利雙收之下,世家焉有不從之理?”
李賢眼色大亮,可旋即又想到“現在府庫物資殆盡,已經拿不出多少錢了。”
宇文邕勸解道“州官以救存百姓為要,花費一些錢財不算什麼。錢可以解決百分之八十的問題,緩解百分之二十的問題。”然後,宇文邕又拿出了一套債務融資的方法。
李賢聽後,覺得大有可為。當即拍板照辦。
見伯父同意了自己的想法,宇文邕更道“此為緩解災情之法。長安那邊災情也很嚴重,指望不了多少救濟糧。要解災情,還需天降甘霖。我願向天祈雨。”
李賢大喜“公子出馬,百姓有救。”隨即命令屬下人立刻著手去做。並痛快喝了宇文邕端來的粥,然後閉目休息。初墨隨後守著父親到天明。宇文邕感到一種守護家人的幸福。上輩子孤兒出身的他,從童年起,便獨自照顧著曆代星辰,分外珍惜這種家人之福。
巨量災民擠在城裏,和原住民很容易衝突,如果再有人從中挑撥,很容易釀成民變。其實,當夜就有一股股燥熱的陰謀氣氛,籠罩在城中。幸虧州府連夜布告,連夜宣導,連夜掛燈籠,連夜加強守備,災民見有活路,不再跟別有用心的鬧事者走。一場民變才扼殺於萌芽之中。
坐等民變的黑衣大統領,卻收到功敗垂成的消息。大為惱怒,喝問原由。屬下戰戰兢兢回道“州府中的公子邕獻計。”接著把事情經過簡述了一遍。
大計被一個六歲小孩破壞,大統領感受到折辱,冰冷道“給我清除掉他!”
一個屬下詫異“對一個小孩出手?是不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