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帝皇似乎都一樣,懷疑猜忌。
太宗也是如此,自去年身體完全恢複以後,他就有意無意地開始扶植人手來抗衡趙若飛,想要借此達到平衡。
他屬意的人就是次子趙若亨,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差長子許多,沒有明著升他為親王,但是卻經常讓和郡王把他的孩子帶來陪伴他用膳,有空了也會去郡王府看望那些孫子,賞賜更是幾乎沒有斷過。
皇後大相國寺為太後抄經祈福,他也常過去陪伴,然後每次回來都在朝堂上感慨皇後孝順。
太宗對皇後母子的恩寵,可見一斑。
朝臣們得知弄玉公子是個女的,與趙若飛關係極為要好,有可能會是未來的明王妃,大家都歡天喜地,慶幸自己將來的女主人是個了不起的人。
這還是大家不知道謝漫洛就是興國公的情況下,真要是知道她就是興國公,那還不應了皇後的擔憂。
這樣的朝堂,讓太宗很無語。
朝臣們關心一切有關於明王的事,而他的王妃人選,也成了國朝最最重要之事,似乎明王妃就是真正的國母。
而皇後,她去大相國寺為太後祈福,竟然沒有一個朝臣誇讚,似乎本就應該如此。
根本沒有人操心,他沒有皇後在身邊,後宮的管理該怎麼辦。
明王陸續放手一些事務,大家就驚慌起來,似乎沒有明王掌控,他就做不好一般。
明王心情不好,大家都小心翼翼的,哪怕被他遷怒,也沒有人覺得委屈,似乎能被明王當成是出氣筒也很不錯的樣子。
可是,明明自己才是這個國朝的皇帝!!!
這一切,都反過來了。
太宗覺得自己很憋屈,以前身體不好,放手給趙若飛是因為沒有辦法,如今想要收回來,卻好像動了所有朝臣的利益一般,都那麼不情願。
他指了個側妃給明王,結果卻爆出自己識人不清,差點讓明王也跟著受牽連,朝臣雖然當麵不說,但是私底下錢卻沒有少議論,說他差點害了明王。
可是這之前,大家都說那個姑娘有多好多好,怎麼一出事,就怪到他的頭上來了。
若不是把大家都殺了,朝堂無法運轉,將會動搖國朝根本,太宗真的想要殺掉一大批人。
在太宗看來,完全聽從他的人不多,朝臣們似乎都站趙若飛那邊,他完全能信任的人也就隻有皇後了。
哪怕皇後之前做了錯事,也是無心之失,畢竟連他都不知道謝漫洛就是興國公。
因為這個錯,他已經讓她到大相國寺抄經一年,也足以懲過了。
謝漫洛離開,太宗開始的時候也是真心真意尋找她回來,可是見了幾次皇後,人手就收縮了,再後來,就全部都撤了。甚至給自己的親衛下了密令,發現謝漫洛的時候,可殺。
他覺得皇後說的有理,謝漫洛為了接近自己的長子,肯定把自己看家的東西都拿出來,以後應該沒有什麼能拿出手的東西了。
這兩年都沒有新的東西出來,想來也是江郎才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