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那年臨冬十月(1 / 2)

十月的臨冬鎮總是帶著一股化不開的愁,伴隨著秋風吹進每家每戶的屋裏。

鎮上不論是平時多麼暴躁的人,都會在這個月份平靜下來。

似乎躁動的心被哀愁的秋阿姐撫平,整個鎮子都是如此。

每到十月鎮上就會很安靜,李尋山亦是知曉這一點,所以他不怪寒山妹妹今天沒給他送藥,也樂得李老頭不叫他上工。

他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泥瓦匠,平時跟著李老頭做工,靠掙來的錢養活自己。

從小身體就不好,雖然力氣還算不錯,但就是身體虛弱,時常生病,打針吃藥已經是家常便飯。

甚至有一段時間,他打針打的都不怕痛,吃藥都可以生吃膠囊。

最近也是奇了怪了,不知道到為什麼又犯了些怪病。

藥店的寒山妹妹沒來給他送藥啊!

還好藥還有剩下的,李尋山一個翻身從床上起來,掰了顆膠囊出來,跟吃糖丸一樣一口吞下,都不需要水來潤嗓子的。

隻能說,千千萬萬遍,唯手熟爾。

李尋山苦笑,自己的身體什麼時候才能好些,他是做苦工的,身體不好影響很大。

不過,這些事誰知道會怎樣呢,這些都是以後的事了,以後的事,誰也不知道。

誰也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

大早上的,一份合適的早餐是必要的,一天的開始盡量要精致些。

他總會往煮好的粥裏麵加一個油滋滋的荷包蛋,多餘的油他是不吃的,多餘的油就讓他在鍋裏麵。

把鍋蓋往上麵一蓋,不讓灰塵進去,弄髒了油就好。

這些油中午做飯的時候還能再用一遍,存放在鍋裏,省了些功夫,也剩了些油。

他一般是早上盡量少油水,中午一盤爆炒小肉,一盤炸豆腐,晚上清淡,一個煮土豆裹上鹽巴就可以吃上一頓。

每天的生活平淡,卻也不失趣味。

他還喜歡看書,他不看名著,他喜歡看圖多的書,他家裏有一大堆圖多的書,他就愛看這個。

隔壁的劉老師多次提醒他多看些名著,他不,他這個人強得很,劉老師越是讓他看,他越不想看。

劉老師這個人也很怪,他越不看,他越是每天提醒他要看書,看好書。

李尋山很喜歡看到劉老師氣急敗壞的樣子,他覺得這個人很滑稽,不就是書本嗎,至於動氣嗎?

這個世界真的有人把書當命,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讀一本書。

有人讀懂了,有人半輩子都沒讀明白,有的人讀懂了,但他覺得不夠,這本書就是生活。

讀懂的人最舒服,讀不懂和讀過了的人都不那麼順暢。

李尋山就是那種讀懂了的人,生活是什麼,生活就是實實在在。

柴米油鹽,心平氣和,誰還亂動脾氣。

在李尋山眼裏,劉老師就是那個沒讀懂的人,他不僅動了氣,他還亂了心。

李尋山不止一次看到劉老師收學生家長的紅包錢。

他想一個老師,為人師長怎麼能這樣,不過,這不是李尋山喜歡看劉老師氣急敗壞的原因。

要真的說原因的話,那就是看得樂嗬。

李尋山細嚼慢咽的吃完了早餐,他比較注意養生,因為身體本來就不好的緣故,所以不敢再放肆。

生活的方方麵麵他都十分注意,最近劉老師好像生病了,這麼多天都沒有聽他的嘮叨,還挺懷念的,你看這就是不注意身體的後果。

今天好像放假,不用上工,怪不得李老頭沒來催他,他自個兒說不定一大早就跑去打牌了,然後又是一個人怒氣衝衝的回來。

原因呢,哈哈打牌輸了一天,飯錢都輸沒了。

他會心一笑,心裏已經偷著樂了,這時李老頭就會跟他發火。

這個時候,他可不能退縮,要笑罵回去,罵他個老衰貨,罵他個輸錢貨。

罵著罵著,李老頭也跟著笑了,然後又是樂樂嗬嗬的,順便還到他家蹭個飯。

一邊罵著土豆沒油水,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

李尋山知道,這些都是“口是心非”,這些“口是心非”看得出來,就省事,看不出來就麻煩。

就像兩個老夫妻,一天老頭子給老太婆送了一束花,老太婆罵著說這花太豔,一邊把花插花瓶裏養著。

這是“口是心非”,其實老頭子老太婆心裏都清楚,老頭子一邊被罵,一邊還偷著樂,為啥,老婆子這是害羞了。

李老頭也是有臉皮的人,蹭飯蹭多了,也不好意思,用了些拙劣的手段,掩飾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