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下剛剛死人帶來的驚訝,眾人看著歸來的童讓手邊的血跡,不禁咬牙,靜心做題。
一眾讀書人看著這《蝶戀花》,卻是暗自驚奇。
這般細膩的描寫手法,似是來自江南,可這不被世人重視的情愛之事,居然在文中被大肆描寫。
這是要寫誇讚此文文筆的評論?
還是要去寫貶斥這般媚俗的現象呢?
一眾考生,下筆有所停頓,唯有二人在細致地翻閱後,同時提筆,同時落筆。
這般淡然的模樣,當真是讓人稱讚。
司徒智川有意看了兩人一眼,一人腰間別著木斧,另一人竟是異瞳,果然是不凡人便有不凡樣。
時辰到後,司徒智川命人收回宣紙,卻不看群生答案。
坐正身體,司徒智川輕聲道:
“道統三年六月一日,泰安祭祖,召回西北王何運鴻。
何運鴻義子,經過常年的蟄伏,抓住何運鴻離去的機會,一舉帶領西北之軍反叛。
西楚複國,新皇為李避。
如今十四路諸侯,即將要去討伐西楚,諸位可有何種見識,但寫無妨。
可寫軍事、可寫政、亦可寫民,單是對征討有益之事,皆可書寫。
時間為三個時辰,開始吧!”
司徒智川眯眼看向遠處的屏風之後,十四路諸侯竟是端坐其中,觀詳著場中答題的考生。
“天子啊,這般陽謀,豈不是讓眾諸侯,如虎添翼?”司徒智川心有所念,輕輕收回目光。
想著抱病臥床的趙邦,司徒智川不禁心生悲意,得了天下又如何?
守不住,終是一場空。
一直聽題的眾人,此刻還未從震驚中緩過來。
居然真的有人還敢反叛,還在這般關鍵的時候,偏偏泰安居然將此圍剿之路作為試題?
這到底是要選哪一個方向的人才呢?
眾人不愧是各地才子,當即便反應過來,這是泰安在為應對反叛,選擇相應的人才。
而他們答題的方向,也就很大程度決定了他們的從政方向!
道統三年六月二十日,
天下大震。
栗帝之子李避,重出江湖。臥薪嚐膽,逆襲西北,趁何運鴻前往祥符之時,篡權成功,複國西楚。
更讓天下人震驚的是,這李避居然與西域異族還有勾連。
何運鴻從西北離開之時,曾帶回一本《蝶戀花》的奇書,傳聞這是西域異族之女對於李避的求愛書。
一時間,洛陽紙貴,《蝶戀花》被各種渠道,各種方式流傳開來。
甚至連祥符的說書人,都不再說天下事,而是捧著《蝶戀花》高聲誦讀。
尤其是祥符的達官貴人的妻子們,皆是將此書愛不釋手。
曲折離奇的情節,加之說到心底的文字,眾人讀的那裏是書,分明是一個印刻著自己影子的女子,在訴說這情愛之事。
而讓這本書,真正名聲大震的原因,還是此書竟是此次科舉大考的第一道試題。
說有一個來自錢塘的年輕人,腰間掛一木斧,字字透紙,筆力稱奇。
其大膽猜測此文的作者是一名女子,言辭有所依,細處尋真章,所寫文章讓司徒智川心生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