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席卷如風(3 / 3)

“是的,我們不容許出現任何意外,有時候意外是會很致命的,就像這次蘇軍的意外讓我們迎來一場大勝一樣,誰能肯定若我們犯錯,會不會讓蘇聯人迎來反敗為勝的機會,不管怎麼說,這裏不是中亞,這裏就緊靠歐洲,蘇聯人任何行動都有可能對我們產生致命影響的。所以我的意見是,不需等待下去,先頭的第三十一集團軍已經到了十月城,我們擁有十六七萬大軍了,足以馬上發動對馬卡特蘇軍攻擊,那就立即動手。甚至我不打算把後續到達的主力全用在對付馬卡特蘇軍身上。因為與此同時,我們要立即安排大軍占領裏海東岸、阿克糾賓斯克和特別是烏拉爾斯克地區。”

李明澤說道這裏,指著中央的大地圖道:“現在蘇軍西哈薩克蘇軍實力大減,處處空虛,我們也是時候分兵行動了……”

也不怪李明澤擔心烏拉爾斯克和阿克糾賓斯克所處的西哈薩克以北的地區出現意外,因為就在第四方麵軍取得連續大勝時,實力更強於第四方麵軍的阿拉斯加第三方麵軍、第一方麵軍也同樣連戰連捷。

第三方麵軍是目前冠絕阿拉斯加全軍的一支強大力量,不隻擁有第五重裝集團軍,本身還擁有數個裝甲師,還有第八,第十一兩大老牌的主力集團軍,其他幾個特設集團軍也是成立較早,已經打過恰爾斯克,卡拉幹達,阿克拉莫、科克切塔夫、庫斯塔納等數場大規模戰役的血戰之師,不管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已經不是其他方麵軍可同日而語的。

而第一方麵軍論戰鬥力也不弱第三方麵軍,擁有第一、第三、第十二三大主力集團軍,且一直在氣候惡劣的環境中作戰,其意誌力不用多說,相比第三方麵軍,他們唯一比不上的就是數量和重裝備,但這是因為第一方麵軍所處戰爭環境所決定的,總體上來說第一方麵軍實力也還要優於第四方麵軍。

第四方麵軍在伊爾吉茲大戰中一戰定乾坤,擁有更強力量的第一、第三方麵軍又怎麼可能碌碌無為呢。

在第三方麵軍占領車裏雅賓斯克後的第二天,第三方麵軍就已經出動六十萬重裝部隊北上相距不過一兩百公裏的葉卡捷琳堡。蘇軍急調秋明和西坡烏法的部分已經成軍部隊救援葉卡捷琳堡,並沒有調下塔吉爾大軍南下。

近二十萬大軍進入葉卡捷琳堡,加上葉卡捷琳堡原有的近十萬大軍,共達三十萬餘大軍,加上葉卡捷琳堡這座烏拉爾第一堅城的強大防禦工事,第三方麵軍六十萬重裝集團確實不能完成快速占領葉卡捷琳堡的任務了,但蘇軍的調動也同樣造成了嚴重後果。因為蘇軍的這種調動同樣在阿軍的計劃之中。自然有對應的措施。

葉卡捷琳堡東南的秋明也是一座重鎮,但這裏的大軍西調,使得這裏的兵力一下子降到了五萬餘人,實力大幅下降。被早已經蓄勢以待的馮可齊調集第一集團軍、第二十八集團等部隊近二十萬人一日之內就攻克了,

秋明被攻克不隻是葉卡捷琳堡沒有了東麵屏障這麼簡單,因為車裏雅賓斯克被攻占後,中西伯利亞鐵路已經不能成為烏拉爾蘇軍主力的補給線,他們唯一的補給線就是葉卡捷琳堡、秋明所處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但隨著秋明被阿軍占領,這條鐵路線也就此被截斷了。如此一來,蘇軍在額爾齊斯河以西的西岸方麵軍過百萬大軍等於被完全切斷了與歐洲的聯係,被阿軍團團包圍,隻能依靠庫爾幹、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伊希姆等城勉力堅持。

蘇軍堅守葉卡捷琳堡,最終也隻是保住在烏拉爾東坡的存在罷了,對於整個烏拉爾戰局已經沒有了多少幫助了。

看清了蘇軍保持存在,棄烏拉爾全盤利益的戰略,阿軍隨即調整作戰計劃,啟用備用方案。

5月10日,包圍葉卡捷琳堡的六十萬重裝集團軍開始逐步撤回車裏雅賓斯克,隨即在5月11日沿鐵路快速南下包圍了車裏雅賓斯克以南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

第十一集團軍經馬格尼托格爾斯克東麵鐵路要站卡爾塔雷繼續南下奧爾斯克,與5月14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隻有不過兩萬大軍的奧爾斯克和新特羅伊茨克。

奧爾斯克和新特羅伊茨克即是烏拉爾山南部東坡重鎮,也是位與烏拉爾河上遊的重鎮,奧爾斯克在東岸,新特羅伊茨克在西岸,兩城隔河相望,正卡住了十月城至馬格尼托哥爾斯克的鐵路線,也卡住了歐洲薩馬拉、奧倫堡至馬格尼托哥爾斯克的鐵路命脈。

可以說這裏被占領,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已經陷入重重包圍,這裏本就隻有二十萬大軍,被六十萬重裝部隊包圍,並沒有堅持多久,就在第四方麵軍占領切爾卡爾的那一天,即第三方麵軍也正式占領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馬格尼托哥爾斯克二十萬蘇軍,大半被殲滅,隻有不過兩萬餘人翻越烏拉爾山脈逃往回了西坡。

馬格尼托哥爾斯被占領後,整個東坡數城中,蘇聯也隻剩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兩城了,隻要攻克這兩城,整個烏拉爾東坡就將被徹底鎖住。

但僅僅如此還不夠,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所在,就是位於烏拉河中遊的兩座重鎮奧倫堡和烏拉爾斯克,這兩城中奧倫堡不是東坡重鎮,而是西坡重鎮,本來這座重鎮應該是不用在第一階段攻占的,但問題就在於奧倫堡既是烏拉爾西坡重鎮,也是烏拉爾河沿岸重鎮,通過這裏,蘇聯人也能進入烏拉爾和中亞地區。

而烏拉爾斯克雖然也屬於歐洲地區,但卻是位於烏拉爾河中遊核心,處於西哈薩克西北部,阿克糾賓斯克以西,通過這裏蘇軍同樣可以進入中亞和烏拉爾,所以想要徹底完成封鎖烏拉爾,將蘇聯擋在烏拉爾以東的大mén外,那麼奧倫堡和烏拉爾斯克就是必占之城,絕不能出現任何意外。

當然奧倫堡位於奧爾斯克以西數百公裏的歐洲地區,攻占這裏的任務屬於第三方麵軍,但攻克烏拉爾斯克卻是第三方麵軍必須完成的任務。可以說仗打了這麼久,第四方麵軍即將大功告成,唯一就缺這個烏拉爾斯克了。但這裏與歐洲有著方便的jiāo通聯係,在阿特勞被攻克後,蘇聯正在調集部隊增援這裏,想要像暫時保住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那樣,也在烏拉爾河區域保住烏拉爾斯克,憑此也保住蘇聯未來反攻哈薩克的橋頭堡。

一個必占,一個必守,爭的就是時間,雖然第四方麵軍現在在整個西哈薩克實力遠超蘇軍,但時間拖得越久,蘇軍調入烏拉爾斯克的軍隊就可以越來越多,誰知道蘇聯的決心有多大,若調個數十萬大軍到這裏,那第四方麵軍就會有麻煩了。大好的局勢可能就此發生意外。

李明澤不想任何意外發生,所以第一時間作出了分兵決定,原本集中在伊爾吉茲、十月城和切爾卡爾等地數萬平方公裏土地上作戰的六十萬大軍在5月21日那天一分為四。

第三十一集團軍會合裝甲八師、炮兵六師共計二十餘萬大軍組成中線兵團西出十月城,向舒巴爾庫杜克的馬卡特蘇軍發起強攻。

第三十二集團軍、騎兵三師則組成南線兵團經切爾卡爾轉向西南,負責攻取裏海東岸的廣大土地區,同時他們將負責攻克阿克套和鹹海以南的阿姆河三角洲地區。

第十三、第三十五、第四十九三大集團軍和騎兵六師計二十七萬餘大軍組成北線兵團經十月城北上攻克阿克糾賓斯克和烏拉爾斯克及烏拉爾中遊地區。

就像擺在弦在三支利箭,全力發shè,一下子分成三個方向急shè而去,又快又準。

5月22日,北線兵團不費吹灰之力攻克不過萬餘大軍的阿克糾賓斯克這座西北哈薩克較大城鎮,南線兵團則因為毫無阻礙,幾乎是一天急進數十公裏,一天之內就狂掃裏海東岸庫爾薩雷,薩雷雷庫姆、阿克圖姆瑟克、尤日內、庫蘭德等十數座大xiǎo城鎮。

5月23日,經兩日戰鬥,中線兵團殲滅馬卡特蘇軍七萬餘人,俘敵近兩萬,完成了攻克舒巴爾庫杜克的任務,5月24日,打通鐵路線的中線兵團直接乘坐列車快速西進馬卡特和阿特勞,與空降部隊會師。

也是在這一天,北線兵團經鐵路迅速打到烏拉爾河中遊沿岸,推進到烏拉爾斯克東部。並在5月25日在空軍幫助下,向烏拉爾斯克發起強攻。

5月25日,中線兵團沿裏海北岸前進,橫掃過去,哈薩克在烏拉爾以西裏海沿岸土地盡收手心,第三十集團軍推進到阿斯特拉罕邊境,率先完成了任務。

5月28日,經四日jī戰,北線兵團攻克烏拉爾斯克,烏拉爾斯克四萬大軍和已經在這幾日緊急增援來的三萬多大軍,加起來共計七萬餘人,被阿軍殲滅六萬餘人,隻餘萬人倉惶逃往歐洲地區。

同日,北線一支偏師部隊攻克中下遊分界的巴紮爾托別鎮,因為第十一集團軍已經攻克奧倫堡,因此,當北線兵團攻占烏拉爾斯克和巴紮爾托別後,整個烏拉斯河封鎖任務也就基本完成。

而且這也意味著蘇聯歐洲地區聯係烏拉爾以東的通道已經不複存在,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因為已經喪失與烏拉爾主力部隊的聯係,因此已經失去了通道作用,僅僅是蘇聯維持在烏拉爾存在的兩座孤城罷了。

5月29日,北線兵團又不費吹灰之力占領了烏拉爾以西中北部屬哈薩克的土地。兵鋒直指伏爾加河東岸。

5月30日,南線兵力也完成了攻占阿克套的任務,5月31日,騎兵三師攻克阿姆河三角洲的荒涼地帶,至此裏海東岸區域和鹹海區域也盡收阿拉斯加手心。

至此,整個阿第四方麵軍如同狂風,席卷西哈薩克,終於在進入六月份的前一天首先完成了最後的戰略任務,是第一支完成第一階段最後戰略任務的方麵軍,而且還可算是超額的完成,畢竟原本的計劃就是要占領烏拉爾河東岸,現在卻是把整個烏拉爾河以西的大片區域也攻占了,兵鋒已經已經直指伏爾加河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