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第170章 完美大結局(1 / 3)

這次會麵雙方都沒達到目的不說,皇上還一腳把叛軍頭子唯一的女兒給踹成重傷,兩邊的局勢一下就變得緊張起來。

不過對朝廷軍來說,惱不惱都一樣,他們會一路打過去奪回被占領的土地,還給那些逃亡出來的百姓一個安定的家園。

蕭越沒了最後一絲猶豫,讓定國公和從東麵回來的謹親王分兩路進攻,不到半年的時間,薛家叛軍就被趕到極北之地,身邊跟著的人再也稱不上軍隊,十大家族除了竇家旁支和趙家餘孽還死心塌地的跟著,其他幾族都投了朝廷。

竇家現任家族族長,就是哪個一直在背後給薛家做軍師的年輕人,帶著竇家幾百年積累的財富最先投降。他明白自己一直以來幫著薛家在背後做了不少缺德事,包括引倭寇上岸這種可以誅九族的大罪。所以他和族中大部分人從未想過要活,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用竇氏龐大的財富,換取那些從未參與過這些事的族中稚兒一個活命的機會。

其實竇氏也不是隻有投降一條路可走,他們其實留了後路的,竇家早在百年前就在東部海域早已置辦了幾座大島嶼,這是為十個家族準備的後路。

可在看到薛家包括薛二爺從上到下腐敗至極,對待百姓的手段越來越過分,甚至他們的薛將軍還想用盟友的安危性命,為自己的女兒實現想嫁給大荊皇帝的夢、為了竇家那個旁支的女兒逐漸妥協的時候。竇家這位年輕的族長明白薛家已經卡不住,即便是一起退居島上,遲早要被他敗掉所有的一切,到那個時候,恐怕就是全族被滅的下場了。

皇上看著竇氏使者送來這份厚厚的財富明細,心裏暗暗捏了一把冷汗,這份明細裏,不但許多關係大荊安危的鹽礦資源被竇家實際控製,連被朝廷管製如此嚴格的銅鐵冶煉實際上都是被竇家掌控的。更別說東部沿海與倭寇的貿易往來,及其掌控的幾個大型島嶼。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竇家為什麼會用如此龐大的財富換取幾個稚兒的活命機會,蕭越是毫不猶豫一口就答應了的。

先別說那些經濟命脈,就是東部對倭寇的海貿掌控權及那幾座島嶼的,對朝廷都是巨大的誘惑。朝廷重臣包括榮親王和曲宰相、藍家老太爺及魏國公等人都非常讚成,幾個小孩的性命,換來如此大的利益,為什麼要反對?這些東西一旦利用得好,將能給朝廷帶來不可估量的發展空間。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薛氏帶著幾千餘孽逃出遼東,遠居極北苦寒之地,遼東地區及燕京重回大荊懷抱。

皇上吸取原來的教訓,把大荊幾個比較龐大的州府細化,地方州府官員和朝廷駐軍將領分而治之,各自負責自己的領域,避免再出現一方霸主的局麵。其中肅州分成甘州和肅州二州,遼東劃分為極北州、遼州及雲州三個行政區域。又第一次在東部幾大島嶼設立彭縣、瀛縣及琉縣,全部歸於江南府管轄,並往各島派了駐軍,三年一輪換。

經此一役,大荊版圖空前明晰,全國各地包括極北和西北苦寒之地都有了朝廷政府和駐軍,國家空前穩定。加上朝廷戰後長達五年之久的休養生息和商業鼓勵政策,大荊百姓空前富裕。

朝廷裏,新皇不但勤政,且潔身自好,後宮除了皇後娘娘,就隻有一個最早跟著他的淑妃。他一登基就大刀闊斧的平了內亂,現在更是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

第一整頓吏治,地方要員每三年一換,任期不能超過兩屆;科舉增加武舉,每年一考,考生不但要考察書本知識,更要考察其家庭背景和過往行為;規範監察製度,監察官員兩年一換,不能連任,監察官員一旦出現受賄受賄的情況,罪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