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溫初在網頁上看到那新鮮的367以後,腦子一懵。
這能上個啥大學?三本嗎?好像三本都快要取消了。愁,真是愁。高考最後一百天的時候,溫初突然沉溺於一個韓國男團,導致原本能過二本線的溫初,隻能勉強夠到一個三本線。
對於曾經還有一點遠大誌向的溫初來說,她決定不能放任自己沉淪下去。撿起那段浪費人生的日子裏唯一還算有點用的技能,韓語。沒報誌願,破釜沉舟,終於在遞材料之前考過了topik四級。
溫初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態度,孤身一人,勇闖濟州。要問為啥不去首爾念書?那當然是首爾好學校申不上,其他的學校學費又貴生活成本也貴,那可是首爾,寸土寸金。
濟州也沒什麼不好,首先環境一等一的好,周邊全是海。其次,溫初選的專業旅遊觀光,濟州國立大學這專業排名也是能在全韓國排的上號的。再其次,公立學校,學費是真真的便宜。最最後,薩德還是怪嚇人的,濟州比首爾安全多了。等她來了兩年以後發現,身邊好多白皮外國人都是這麼想的。
溫初出發那天,她爸爸溫全連送都沒送她。不是說她們父女關係不好,恰恰相反,就是關係太好了。一方麵不想否決女兒的決定,另一方麵又有點小怨氣。這好好的,養了十幾年的大姑娘就出國了,好在距離不遠,兩個小時飛機就到了。
父愛的轉型就是從這次放手開始,溫初一個人帶了兩個行李箱,踏出濟州機場的時候,深吸了一口海島氣息。嗯,喜歡的,大學生活值得期待。
開始總是讓人記憶深刻的,尤其對溫初來說,因為她是爸爸第一個孩子,所以叫溫初。媽媽生完她以後,就搬去天堂了。她就變成爸爸唯一的孩子,爸爸也變成了自己世界裏的唯一。
大一,新的開始,也意味著溫初第一次作為一個成年人,料理自己的一切。第一件事是打車去學校,她對自己的韓語沒什麼信心,上車以後,用翻譯軟件給司機大叔說去濟州大學。
坐上車以後,暗罵自己沒出息,這就是所謂的中國人的啞巴式外語。車開了半小時,溫初緊張忐忑了半小時,終於到了學校。司機大叔問她去幾棟?溫初磕磕巴巴:“5,5d”,好在司機大叔似是聽懂了,將車開在了宿舍樓下。
她到達以後,趕緊聯係學姐。她在來之前,已經在□□上加上了同一棟宿舍樓的一個學姐,不然她打死也不敢自己來學校。
溫初等了一會兒,學姐就穿著韓劇標配三道杠拖鞋下來接她了。最開始溫初還不能接受穿拖鞋出門,等她呆了兩年以後,白襪配三道杠拖鞋穿得飛起,太方便舒適了。
溫初不能理解且在適應中的事還蠻多,比如進出門要去按那個全國統一鈕,門才會開。還有學生們會去便利店吃飯,真的是坐在便利店內認真吃飯。什麼泡麵,盒飯,披薩,漢堡,三明治,便利店好像什麼都賣。她一度認為韓國人沒有咖啡店和便利店,會活不下去。
其中最最最讓溫初無法習慣的是垃圾分類,這萬惡的垃圾分類。她已經讓分垃圾的大媽罵過不下五回了,她真的認真分了,但是有時候還是會有疏忽。每當她向爸爸吐槽的時候,爸爸就隻知道笑話她。
在溫初跌跌撞撞的摸索到大二以後,開啟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中國人有個很明顯的共同特征,除了呆在學校,大概都能在蓮洞保健路看到他們的身影。保健路那是個什麼地方,最出名的是某一年有家中國公司,租了個船開年會,下船以後,員工們把整條保健路買空了。
這極大的震驚了韓國的店主們,開始正視中國人的購買力,紛紛開始雇傭中國生兼職。溫初在自己大二的時候,下定了決心去打工。她和溫全討論了大概六秒就定下來了,也不算探討,單方麵的通知:“爸爸,我決定去兼職了。”
溫全在那邊回:“好,勤工儉學好,誒,等下,六餅六餅。”
溫初:
果然離了她,她爸爸過得好著呢。
通過萬能的社交群,她找到一賣衣服的店,店裏就店長姐姐一個人是全職韓國人,剩下的兼職生全是中國人。每天白天上課,晚上打工的日子,溫初相當充實。
連影響她高考的哥哥們,都不能打斷她充實的生活。這事怎麼說呢?對麵學校校慶,請了她哥哥們,就2公裏的路,她都因為要去打工賺錢,沒去看她哥哥們。大概這就是當代牆頭草粉絲了吧,溫初如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