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的區別,舉兩個例子其實就很容易理解呢。
《生死時速》是好萊塢商業電影中較為成功的一部,也是很典型的驚險片的套路。
驚險的打鬥、險象環生的劇情,一次次的瀕臨絕頂而又絕處逢生,通過狹小車廂內充滿危險的緊張氣氛,與窗外藍天白雲、風景宜人的鏡頭對比增加故事的氣氛,一個接著一個的小高潮,最後主人公在氣氛達到峰值時,獲得勝利,脫離危險,與女主擁吻在一起。
標誌性的情節處理、人物刻畫和鏡頭運用,讓這部電影獲得了九十年代的票房記錄,也成為了商業電影的成功範例。
對宮崎蒼介來說,《長眠不醒》雖然題材上屬於推理類作品,而推理類作品往往會改編為商業類型的電影,驚悚片的題材天然適合商業電影的節奏。
也正是如此,《長眠不醒》這部小說可以走單純的推理類電影的拍攝手法,加快故事節奏,增加懸疑鏡頭,埋伏筆,後期剪輯利落而果斷一些,運用這些元素,成為一部出色的商業電影。這也是日本推理小說經常改編的風格。
但是《長眠不醒》卻是通過對政治的批判,而表達了宮崎蒼介對社會體製的一定思考在其中。
也正是因為如此,評論家們才會對這部小說給與了高度的評價,也正是這種批判性,也讓這本書獲得了讀者們的喜愛。
日本已經很少有人敢於像宮崎蒼介一樣,大咧咧的在書中對著官僚和議員們一起開炮,畢竟時代已經變了,日本也早就從上個世紀紅色思潮湧動的七十年代,走向了資本主義的衰落期了。
就像是有讀者在接受采訪時說的那樣,看完《長眠不醒》之後,如果宮崎蒼介從政,他們肯定會毫無疑問的參加他的支持運動,無所畏懼的投入他的陣營中。因為宮崎蒼介在書中所表達的思想,讓他們對腐朽的體製第一次產生了希望。
在《長眠不醒》這本小說當中,宮崎蒼介通過故事的發展,不僅批判了日本政治家們和企業將不清不楚的聯係,還對僵硬的法律體係和惟命是從的檢察係統無情的諷刺。
作為一名東大法學部的畢業生,他也在書裏嬉笑怒罵中,得罪了很多畢業的校友。但是與此同時,他也獲得很多依然有著理想的校友們,大力的聲援。
也正是因為如此,將《長眠不醒》單純的改編為一部商業電影,放棄其中的人文思潮,毫無疑問會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也會引來觀眾們對電影的失望。
觀眾們肯定不希望這部電影,在經過改編後,成為了當初你的商業片,而是希望繼續在電影中看到宮崎蒼介說一直堅持的“喪的藝術”,以及對社會體製的批判思考。
況且,之前宮崎蒼介曾經在會議上說過,這部電影他準備參加五月份的戛納電影節,而電影節的選片,自然不可能是商業電影,也正是如此,田村俢一才會這麼詢問宮崎蒼介。
“我不準備拍攝單純的作者電影,我準備在這部電影中探索一下,如何平衡藝術和商業之間的界限。”宮崎蒼介靠著右手,思索了兩麵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