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就把羽絨服拿出來吧?”
他這樣想著,和陌生臉孔的阿嬤笑著告別。
……
……
“一共是42150日元。”
“給,這是五萬日元。”
“……”
便利店顯然不是可以憑人情抹零的地方,所以三島也就習慣了每次多給一些。便利店女孩的小臉,每次都會因為這多出來的錢紅撲撲的,在他看來也挺有意思。
“那個……”
“嗯?”
隻是這一次,他拎著買好的便當和畫材準備離去的時候,忽然被叫住了。三島回過頭去,那個女孩臉頰的紅暈,顯然已經超過了八千日元能帶來的程度。
“有什麼事嗎?”
三島歪了歪頭,他隱約覺得,一件不算常有的麻煩事可能要發生了。
“這位先生,我可以問您要一下聯係方式嗎?”
女孩顯然是有些緊張,話語都有些結結巴巴,還欲蓋彌彰地補充著。
“因為您每次都多給那麼多,其實我每次都有替您留好,想用這筆錢請您吃飯所以……”
“啊、我沒有手機的。”
三島老實說道。其實,和陌生人一起吃個飯倒沒什麼,之前也有一些不得不出席的場合,吃的東西也不錯。除了要在周日以外的日子出門比較麻煩這一點,其他倒也還好。
“啊、這樣。”
話音剛落,和以往偶然碰上的幾次一樣,他眼瞅著女孩的臉色瞬間灰暗了下去,旋即衝他深深鞠了一躬,連阻止都來不及。
“抱歉!”
“……”
“……為什麼要這樣呢,我是真的沒有手機啊。”
他撓著頭走出便利店,那女孩遲遲不抬頭,搞得他也隻能落荒而逃的樣子。
“而且明明是吃飯,和手機又有什麼關係呢……嘛,算了……”
一路困惑不解地自言自語著,三島已經回到了家門口,一人高的信箱意外地有些滿:往常來看,就算是積攢一周,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聯係他的。
“……啊,是入圍了啊,難怪。”
坐在客廳的地板上翻開信件,第一封就是來自恩師隈研吾的親筆信。信裏告知了他從學校畢業後初次參與投標、就殺入最終輪的成績。因為留下的聯係方式都是師傅那邊的工作室,所以還附上了打印的、來自索尼的電子郵件。
當時,隈研吾力排眾議把十八歲的他招入東京大學,還順帶掛了麾下工作室的名。此後,不僅在教學上一路綠燈,在畢業的第一年,還給他介紹了索尼這個級別的招標項目。
這樣的待遇,他倒也並不覺得難副。
之後的郵件,大多也是師傅寄來有關這次投標最終輪的材料、要求等等。因為他不用電子設備,要把幾乎能裝滿硬盤的材料都打印出來,自然能塞滿信箱了。
“誒,這個是……”
在浩如煙海的材料中,他意外看到了一封不太一樣的信箋。之所以說是不太一樣,實在是因為在師傅狂放的筆鋒裏,夾雜了一行娟秀。
“橋本奈奈未……?誰啊這是。”
他撕開信箋,也順帶撕開了這個有點特殊的冬天的、第一章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