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和安·博林堪稱嗜血暴君與蛇蠍美人,兩人的婚姻永遠的改變了英國曆史,影響歐洲乃至世界進程。而安·博林最終卻被亨八送上斷頭台,成為史上第一位被斬首的英格蘭王後。
安·博林出身新貴族家庭,但自幼在尼德蘭與法國宮廷受到出色教育,智慧博學,風情高雅,被視為完美的女性朝臣,擁有眾多愛慕者。
在她進入英格蘭宮廷成為侍從女官後,曾有多位情婦的亨利八世,對安·博林表現出令人震驚的強烈情感,狂熱追求幾近瘋狂,為她連連寫了至少十七封情書,信中稱他是她忠誠的仆人,不斷的乞求安成為他的情人【傳聞英國名曲《綠袖子》是亨八為安·博林所做的求愛曲】
而安·博林卻一再拒絕亨利八世,因為她的姐姐瑪麗·博林曾經是亨八的情婦,甚至有傳聞她們的母親也曾經與亨八有染。
凱瑟琳王後由於年齡與身體問題,已經無法生育,她與亨八隻有一個女兒瑪麗公主【即瑪麗一世,血腥瑪麗】,其他子女全部夭折。亨八認定必須要由男性繼承人即位,才能確保都鐸王朝統治穩定。
在亨利八世之前,英格蘭並沒有女王成功繼位的情況,亨八認為女性繼承者會導致王權旁落【曾有先例】,引發王朝內亂;或是令英格蘭成為女王的陪嫁,歸屬其他歐洲王室。
而且亨八還認為他之所以沒有男性繼承人,是由於凱瑟琳王後曾經是他寡嫂的原因——
凱瑟琳作為西班牙公主,最先嫁給亨八的哥哥亞瑟·都鐸,但兩人結婚四個月後亞瑟猝死,兩國君主為繼續保有西班牙與英格蘭的聯姻同盟,轉而使凱瑟琳與英王次子亨利訂婚。
為了合乎天主教教規,凱瑟琳宣稱從未與亞瑟圓房,教皇在英西兩國君主政治壓力下,特許認可凱瑟琳與亨八的婚約,亨八當時十二歲。
而多年後,亨八卻因凱瑟琳王後未能給他生下男性繼承人,認定是由於凱瑟琳曾經是他的兄嫂,才致使上帝降罪【聖經說“弟娶兄嫂者會無後代”】
於是“生兒子偏執狂”亨八,決定要離婚另娶生下男性繼承人,以確保都鐸王朝與英格蘭的振興延續。
而受到亨利八世狂熱追求的安·博林,同樣野心勃勃,她步步為營,對亨八表示絕不做他的情婦,像她姐姐那樣被所有人稱為“國王的娼妓”,在被拋棄後一無所有。
與此同時,亨利八世向梵蒂岡教皇方麵稱,他與凱瑟琳王後的婚姻是受到上帝詛咒的,理應無效廢除。但在凱瑟琳王後的侄子:西班牙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壓力下,梵蒂岡教廷連續六年駁回亨利八世的婚姻無效申請。
而新教教徒安·博林,則借此時機向亨八引薦新教,利用自身影響,使亨八逐漸遠離天主教,推動新教席卷英格蘭——
於是亨八與羅馬教皇決裂,發動了宗教改革,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解散天主教修道院,亨利八世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並且,更重要的是——他將主教稅收與修道院巨額土地財產,全部收歸王室!
某種程度上來說,亨利八世的離婚案所引發的宗教改革,同時可以算做是他的集權政策——
英國天主教會掌握著英國三分之一土地與國家總收入,而在宗教改革之後,亨八將其土地財富全部收歸王室。英格蘭自此完成政教合一,王權達到頂峰。
而亨利八世之所以要“橫征暴斂”國家財富,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強大國家財政與軍事力量【亨八一手創建了英國皇家海軍】,以振興歐洲邊陲小國英格蘭。
從亨利七世開始,這對父子為了提升王權、鞏固統治,亨利七世將前朝約克王朝王室男性全部處死,並以叛國罪法審判處決上千名貴族,將其土地財產全部奪為國家財政所有,而亨利八世如今則揮刀對準了侵占大量國有財富的天主教教會。
這對父子堪稱暴虐嗜殺,但某種程度上確實是這兩代英王的國力發展、政策措施、宗教改革、航海舉措,為伊麗莎白一世在即位後,令英格蘭一舉成為“歐洲最強大帝國”,鑄造了一定基石。
而關於安·博林,她同樣野心勃勃,熱衷於政治權力,推進宗教改革。並且具備政治敏銳度與強力手腕,智慧且剛毅,被當時的歐洲外交官認為在外交上具備超越亨利八世的影響力,促成英法結盟,對英格蘭的國際地位有所提升。
但安博林同樣也強勢無情,多疑跋扈,殘酷迫害反對她成為王後的政敵。而隨著安·博林在生下女兒伊麗莎白後,多次流產,一直未能生下亨八盼望的男性繼承人,以及安·博林頻頻幹政,熱衷於權力政治,亨八與安·博林關係惡化【比如亨八將“巨額天主教稅收與修道院財產,全部收歸王室”這一政策,安博林要求應該拿出一部分投資民眾教育慈善事業等,以及安博林試圖更大力度推進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