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菩提本無樹(1 / 2)

在一處深山中,一個稚童的聲音打破了寧靜。

“爹爹,這種地方,怎麼還會有個房子呢?”

打柴人聞訊,抬頭,看著近在咫尺的房子,放下背簍,摸了摸小孩的頭,拉著他,坐在一處台階之上,緩緩地說起了一個久遠的故事。

聽說在幾百年前,天地大變,妖魔橫行,而在一處被妖魔占據的深山之中,因為來了一個得道高僧,建了一座寺廟,種了一棵菩提樹,鎮壓了此處的妖魔,且對求助的人們有求必應,有問必答,靈異非常。

從此,深山孤寂不再,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寺廟之內,香煙不覺,其香氣,蔓延數十裏。

說來也怪,據當時人們說,他種在庭院處的菩提樹,三年才長九寸。

而那之後的三年,此樹未長一分。當時那僧人,在眾人的眼中,已經成了活佛一般的存在,慕名而求的人可謂絡繹不絕。

見他種的那菩提樹未長一寸,眾多拜佛者都感到特別奇怪,於是,問這個僧人。

他卻說:“此樹非凡樹。”

“那便是神樹咯!”

這時,有一個稚童思索了片刻,回答道。

僧人卻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非也!此乃人也!”

當時的眾人都不信,隻是越發地覺得這僧人修為已經深不可測,達到了見萬物皆為人之境界。

所以,這棵菩提,便隨著這寺廟與僧人一起,聲名大噪,前往參觀的人,也隨之多了起來。

就這樣一直到了三年之後,在一個夜晚,那棵菩提樹忽然大漲,長成了一棵巨大的大樹,在僧人的庭院中遮天蔽日,量其身,正應九九歸一之數。

僧人大喜,便經常在這棵菩提樹下打坐參禪,誦古往今來的聖賢經典,每每讀到精彩的地方,那菩提樹似乎也聽懂了一樣,樹枝輕輕晃動,樹葉颯颯作響,似乎在喝彩。

又是數年之後,一日清晨,霞光萬丈,天地之間鍾聲長鳴,靈氣劇動,這棵菩提樹徹底成型,竟然在眾人的眼中化成了一個一嬰兒,落地便長,直到長成了一個俊秀青年。

僧人知道,此次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便準備離開,可當他回頭,看向那俊俏青年的時候,卻發現他雖然長成了青年,心智卻懵懂如同稚子一般,心中思量片刻,最終還是於心不忍,於是便又留了下來。

既然留下,考慮到他化形的時辰的異象,那僧人便給這個青年取了個名字——羲明,並且在日常生活之中給與了他力所能及的關愛照顧,教他言行舉止、與世俗天地萬物的規矩與規則。

直到,數十年後,羲明在僧人的教導下,已知世間百態,初嚐人情世故,眼中,再不複懵懂,而是充滿靈性與智慧。

在這一刻,僧人倍感欣慰,他知道,時機已到,該是自己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師父,你真的要走嗎!”羲明不舍的問道。

“天下之大無窮無盡,徒留方寸之地非我所願也,此事畢,吾已無憾,何不走!”僧人卻沒有回頭,而是贈詩一首。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誦詩聲在深山之中回蕩,羲明站在廟宇前,仿佛明白了什麼。

夕陽西下,僧人的身影在眾人的目光中,由一個垂垂老矣的僧人,隨著這僧人的前進,卻變得越來越年輕,最後,竟然還長出來了一頭烏發,身形逍遙,一步三五丈,片刻便不見了人影……

而從那以後,這寺廟,便再也沒開過了!

說到最後,打柴人不由感歎,他看了看幾百年仍然沒有一絲變化,仍然緊緊關著大門的寺廟,感歎了一聲,然後,牽起自家小孩的手,便準備離開。

“小孩兒?!請問——今夕是何年啊?!”

一道充滿著朝氣的聲音響起,音色純淨,令聽者耳目一新。

打柴人與小孩都詫異地回過頭,朝聲源處看去。

隻見一個俊秀的青年,紮著一頭秀麗的烏黑長發,也不知是何時,站在了寺廟外的一處欄珊之上,一身道袍樣式的白衣,其上,還點綴著幾片綠葉,在風中飄揚著。

而那綠葉,雖然是點綴,卻讓人一眼就能看到他那奇特的形狀——革質,呈三角狀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