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重生(1 / 2)

楔子

野史有雲:

自從盤古大神於混沌中開天辟地,神魔妖獸共存於世,那時靈山林立,仙氣繚繞,仙人注目遠眺,好一派安樂祥和。

上神女媧某日心血來潮,捏人撒與世間,人神雜居,又是好一番熱鬧,可惜,好景不長。

自不量力的人類開始不滿於創世的不公,不滿於自身的平凡,終致欲壑難填,致使世間烏煙瘴氣。

上古眾神不滿於人類,欲滅之。

女媧不忍,創山海經,封印上古妖獸於內,後又分上古大陸於四方,人類由此經曆了一次巨大的地理變遷。

此後眾神歸隱,妖獸被封印,人類的曆史由此拉開新的帷幕。

然,人類並不感念女媧對他們的偏愛,反而對神的怨恨更深,但夠不到神,就把這種怨恨轉移到了半人半神、半人半妖們的身上。世間仍是一片混亂,戰火不息,焦土遍野,民不聊生。

女媧遣神族善戰的炎黃兩部落和若幹天神於人間,希望他們能助人類消滅紛爭,安居樂業。並從九丘移植建木於天地間,後世稱通天神樹,以便他們完成使命後能重返神界。

可是,世間紛爭始終不斷,留下的神族後裔顓頊,深感無顏麵對女媧的重托,遂令重和黎斬斷通天神樹,舍棄神的身份,誓要永留人間,從此絕地天通,人神徹底分離。

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我們今天有了一部光怪陸離的《山海經》,據說成書於戰國時期至漢朝初期,它和《易經》《黃帝內經》並稱上古三大奇書。

有史可考以來人們對這本書的看法始終不同,有人認為它是描寫上古曆史的一部史書,有人認為它是一部上古時期的地理誌,更有甚者說它是一部誌怪小說。

那麼,《山海經》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一本書嗎?

此《山海經》是彼《山海經》嗎?

第一章重生

陽光照在這棟有些年代感的老式樓頂,樓頂一片狼藉,不知從哪來的枯枝敗葉,還有一道道被雨水衝過的汙泥印子,這些混在一起讓老樓更有一種破敗感。

陽光有點晃眼,阿烏已經在這很有年代感的樓頂飄很久了,是的,他成了傳說中的靈魂,而且還是以一隻鳥的形態,他還不是一隻普通的鳥,因為他有三隻腳。

阿烏有點慶幸自己作為一個靈魂的狀態時,都是用飄的不用用腳走路,不然就他還真不知道到三條腿怎麼走路。

可能是飄的時間有點長了,他感覺自己的身體更透明了,頭也開始暈了,他猛然間有點想不起這是自己第八次還是第九次尋找宿主了。

再過三個小時,就是他死後三天整了。

這次死的實在是憋屈,五天前他給老楊打電話,老楊告訴他《山海經》裏又有妖獸跑出來了,在一個遙遠的小山村,不是什麼厲害的凶獸,但是經常去村子裏傷人,他要帶人過去處理一下,還說用不到他幫忙。

但他那幾天剛好閑的發黴,非要跟過去看看,就當公費旅遊了,結果這便宜占的把自己小命給搭上了,果然國家的羊毛不能薅。

此妖獸叫狌狌,《山海經》裏是這樣記載的: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既然去了就沒有不幫忙的道理,一隻體型大點的猴子罷了,他心想。

結果就是因為他的輕視之心,不妨被從樹上飛身而下的狌狌給抱著一起掉到了懸崖下,唯一能安慰到他的就是,在掉落的時間裏他一劍結束了那狌狌,也結束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這次用性命換來的教訓告訴他:人,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輕敵,否則就容易陰溝裏翻船。

他自身就是一個反麵的典型例子。

想他這一世和多少凶獸纏鬥,最後雖不能說毫發無傷,但也都性命無虞,何曾如此丟過人,他作為山海部一個編外人員,還是要麵子的。

不能再想了,至少和旁人相比,他還有再次重生的機會。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新找到的宿主其實一個小時前就去了,他親眼看到鬼差來帶走的,他還特意去鬼差麵前飄了兩回,可他們好像根本看不到他一隻鳥,他感到無趣,也就沒有去飄第三回。

他該去附身了,再晚點屍身可能就要僵硬透了,那樣他附身後起來會很不舒服,睜著眼動也動不了的感覺很難受,這方麵他也算已經很有經驗了,畢竟重生了那麼多次。

他每次死後都大概有三天的時間尋找新的宿主,你要問第三天還找不到怎麼辦?他也不知道,這種情況還沒有發生過,三天內他一般都能找到新宿主,因為他不挑剔,男女老少,除去性別女,他都不嫌棄。

當然他也沒有嫌棄的資本,因為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撿破爛的,有就行,那還有挑三揀四的資格。

阿烏附身後緩了不到半分鍾就能起來活動了,心想還好沒有耽擱太久,也不知道那一小時自己在矯情個什麼勁,最後不還是附身了,看來潛意識裏還是不想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