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看不見的長安(1 / 2)

天寶二年,七月,夜鼓響。

承天門外大街兩側高大的槐樹有著圓圓的樹冠,如同城裏貴婦精致的高髻,星辰般繁多的槐花點綴其中,淡雅的韻味勝過了金銀玉石的奢華。

微風夾著這些白中透黃的槐花,徐徐灑落,散著幽香。

花香吹拂著城內一百一十坊的坊牆,映著殘陽,給長安城帶來了屬於夜晚的時光。

這是長安城最好的時節,送走了桃花,告別了棣堂,易小塵終於在魂穿後的第三個月見到了白絮繞城的景色。

不過此時,他已經沒有時間在去細細品味這期盼已久的美景。

他跟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們一樣,加快了腳步朝坊門跑去。

若不是怕被巡夜的兵奴抓住,落得犯夜之罪,易小塵起碼還能在大街上逗留一個時辰。

不過幸好他的時間還有很多。

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年代裏,易小塵沒有了現代社會裏爭分奪秒的緊迫感,有著大把的空閑時間,待到明日晨鼓響,坊門開啟,他又有半日的時光來暢遊其中。

過了務本坊,就是平康坊的北門。

越來越多的人湧了進去,騎馬的、坐車的、騎驢的,甚至是步行的,都想在鼓聲結束之前進入這座忘憂坊中,尋求慰藉。

大多數來客都有著自己的目標,不少人在早上的時候就已經約定了熟悉的飲伎,隻需手持念奴嬌的牌子,帶上足夠的錢帛,就能在平康坊裏紙醉金迷、醉生夢死。

但還是有少些來客謹慎地探著頭,好奇而心動地望著南曲、中曲兩旁廊院裏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飲伎們,心猿意馬之際,還要考慮自己所帶的通寶能否付清燭錢。

易小塵懷抱著四五個梨子,朝北曲跑去。

走過五間廊院,便可看到“易三娘家”的店招。

雖然同處一曲,可光景卻大不相同。

沒有了剛才的熱鬧,整個北曲顯得破敗不堪。

跟南曲、中曲的達官貴人、風流才子比起來,這裏往來的恩客是尋常百姓,大多為屠戶、商戶、農戶,甚至是進京待考的窮酸舉子。

易小塵推開了有些破敗的院門,叫喊道:“阿娘,我回來了!”

身穿墨綠色的齊胸襦裙的易三娘緩緩地從裏屋走了出來,麵色有些蠟黃,但眼光溫柔,抿嘴笑道:“十五,晚上想吃什麼?阿娘給你做。”

“我吃過了,給你帶了輔興坊的胡麻餅,多加了芝麻,還熱乎著呢!”易小塵從懷裏拿出了尚有餘溫的餅子,遞到了易三娘的手中。

手掌大小的胡麻餅麵脆油香,上麵灑滿了略帶焦感的芝麻粒兒,老遠就能聞到一股令人垂涎的香味。

易三娘半掩著嘴,咬上一口,眸中帶著一抹笑意,歡顏道:“還是這個味。”

易小塵問道:“阿娘,昨夜聽你咳嗽得厲害,今天好些了嗎?”

“無礙,老毛病了。”易三娘說著就輕咳了兩聲。

“那兒還是等明天開了坊門,去找閭閻醫工,為娘求得方子。”

“沒用的,這麼多年,裏巷的醫工瞧了不少,也不見得好轉,”易三娘將棗紅色的披帛圍在了墨綠色的齊胸襦裙上,整理著發髻上僅剩的金釵,哀怨道:“恐怕要尚藥局奉禦才能治得好這病,再不濟也要直長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