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在台灣島上的據點,可以就近監視海漢的動向,如果荷蘭人意識到了海漢戰略重心在向大明轉移,並且有介入大明內戰的跡象,說不定他們就會再次動了奪回安不納群島的心思。而一旦再起戰端,羅傑在安不納港的所有施政措施就全變成泡沫了,哪怕能夠在這裏打敗荷蘭人,島上的產業也會大受影響,這正是羅傑所不願看到的景象。
不過這種擔心在7月4日早上就徹底消失了——從巴達維亞返回大明的一艘商船帶來了一個讓羅傑目瞪口呆了足足半分鍾的消息。
荷蘭東印度公司現任總督,巴達維亞城的掌控者彼特森·科恩已經於半個月之前因病逝世。當然了,由於穿越眾來到這個時空所引發的蝴蝶效應,他去世的已經比曆史上原本的1629年9月21日推遲了足足兩年又九個月,已經算是相當幸運了。
不過科恩的離世並不是讓羅傑吃驚的主要原因,畢竟這件事早就在海漢的預料之中,隻是不何時發生而已。問題的關鍵是科恩總督的離世十分突然,這導致東印度公司對繼承者的選擇上出現了一些問題。
東印度公司的總部雖然座落在巴達維亞,但其管理層的股東卻幾乎都在荷蘭國內,這就導致了科恩死後到股東們接到消息通過董事會討論任命下一任總督這個期間,巴達維亞會在一定程度上處於權力真空狀態。
盡管巴達維亞城也有各家股東代表所組成的議事會,但議事會沒有權力直接任命或罷免總督這種級別的官員,而科恩離世後所留下的這個位子,隻要是能夠得著的人,又有誰會一點都不動心呢?
科恩離世之前當然也有幾個比較中意的繼任人選,比如說曾經作為他手下得力幹將的雅克·斯派克斯和亨德裏克·布勞沃。不過這兩個家夥很不幸地在去年的安不納島戰役中折戟沉沙,斯派克斯雖然逃得一條性命,但顯然敗軍之將已經不適合成為東印度公司的總督人選——如果他打勝了那一仗或許還有這個可能。而倒黴的布勞沃在亂軍中被海漢民團擊斃,直接就出局了。這兩個在原本曆史中相繼出任巴達維亞總督的武官,就因為海漢的出現而莫名其妙地失去了攀上人生頂點的機會。
除去這兩個人之外,還有一個人選就是曾被科恩委以重任,在遠東地區進行多年海上探險的安東尼·範·迪門。範迪門在馬魯古群島所作出的貢獻,讓他得到了來自荷蘭共和國議會的海軍上將任命書,論地位、實力、成就,範迪門的確都算是目前最為適合接任總督職位的人選。當然了,在原本的曆史中,他的確也是東印度公司的第九任總督。
不過在這個時空中由於種種原因,他的接任時機已經跟原本的曆史軌跡大不相同,這個節骨眼上有意跟他爭奪總督寶座的大有其人。巴達維亞的議事會裏至少有四人,都宣布將會競爭這個總督職位,而範迪門雖然手裏掌握著兵權,但卻不敢輕易動用這種權力鎮壓其他幾名競爭者,因為這些人都代表了公司的的各位大股東,而這些大人物可不是他這個從庫倫博格鄉下出身的平民能惹得起的。
但範迪門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個機會,因為在他看來,其他的幾名競爭者不過是隻會在城堡裏誇誇其談耍耍嘴皮子的文人官員,這些人既不跟東南亞的土著打交道,也不明白北邊的大明帝國究竟對東印度公司是懷著怎樣的態度。把公司交到這種人手中,那是真的遲早要完。
是由【無*錯】【小-說-網】會員手打,更多章節請到網址:.qul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