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租了一家民居,傣族的,雖然語言不通,但看出他們淳樸熱情,他們拿著樹枝,蘸了花瓣水,輕輕地灑在客人身上,祝福吉祥。
劉愛雨他們住在二樓,木製的樓梯,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屋子裏很整潔,有一張木製大床,擺著幾盆花,劉愛雨認出來了,是茶花和梅花,這裏的茶花居然有碗大,而梅花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
他們嚐了傣族特色的美食。
香茅草烤魚:將洗淨的魚,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放在火上燒烤,香氣撲鼻。
包燒:用天然的芭蕉葉子,把食物裹在一起,在炭火裏烤熟。
菠蘿紫米飯:紫糯米和豬肉攪拌後,放入挖空的菠蘿內,蒸上一個小時即可,清甜潤肺。
竹筒飯:在新鮮的竹節內,放入糯米,用芭蕉葉塞住口,放在火塘上慢火煮熟。
酸筍煮雞:將酸筍煮熟再和雞肉一起煮,又酸又辣,特別開胃。
一道道菜,看得他們眼花繚亂、饞涎欲滴,主人捧上來一罐米酒,度數不高,但香甜可口。
飯後,劉愛雨和趙波品嚐了竹筒茶,感覺滋味鮮爽、甘甜、解渴解乏,舒暢愜意。
第二天,他們吃過早飯,便去了茶馬古道。
這裏已開辟成一個景區,有水映茶馬區、纜車觀光區、古道朔源區、馬幫尋跡、古樹問茶、野美濕地等景點。遊人絡繹不絕,聽口音,來自天南地北。
劉愛雨和趙波參觀了製茶工藝,作坊裏,藝人詳細講解了製茶的過程,分為采茶、品茶、揉茶、踩茶、烘幹等環節。
街上有好多家茶店,店主教客人分辨生熟普洱。
生普洱顏色墨綠色偏青,熟普洱因為經過人工發酵,顏色多為褐色或紅褐色;衝泡以後,生普洱為金黃色,熟普洱為紅色。
生普洱有一山一寒一味的特點,層次感強,有意猶未盡之感;熟普洱溫和平淡,無苦澀味。
劉愛雨買了兩塊極品熟普洱,她打算過段時間,去看看她的教授爺。
2000多年前,從這裏出發的一條古道,延申到了東南亞南亞,將普洱茶源源不斷地輸送出去,那柯裏便是茶馬古道上一個重要的驛站,傣族的意思是小橋流水、土地肥沃,放眼望去,這裏到處是綠油油的茶園,低矮的茶樹和傣族的竹樓相間,順著山勢,層疊鋪開。
劉愛雨端著一杯冒著嫋嫋熱氣的普洱茶,好像聽到了山道上叮當的馬鈴聲,麵容黝黑的馬幫人高亢的歌聲,不斷延申進雲霧深處的青石板小道。
在普洱,趙波和劉愛雨參加了一個傣族婚禮。
婚禮上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拴線儀式,傣族把拴線叫拴魂。在一張小桌上,放著兩個用芭蕉葉做成的帽子,下麵各放著一隻煮熟的公雞母雞,新郎新娘並排跪在地上,聽老人的祝福。
主婚人拿起桌上的白線,從左至右,繞過新郎新娘的肩,將線的兩頭搭在桌子上,意思兩個人的魂已經拴在了一起,白頭到老,永不分離。
接著,在座的老人,每人拿起一根線,拴在新郎和新娘的手腕上,祝福他們幸福吉祥,生的兒子會耕田會蓋房,生的女兒能織布能栽秧。
婚禮當天,男方的親朋好友陪著新郎,敲著象腳鼓,一路喜氣洋洋地來到女方家。
女方家的門口鋪著花毯,上麵擺著小供桌,放著鮮花和酒,和尚念完經後,用彩色絲線,拴在新郎新娘的手上。
婚後,男方一般要在女方家住滿三年,才能帶著妻子回男方家,住滿三年後,再回到女方家,稱作三年去三年來。
夫妻如果離婚,由提出離婚的一方給對方一對臘條,或雙方拉一塊白布,從中剪斷,表示從此恩斷義絕、形同陌路。
劉愛雨瞅瞅趙波,趙波也正在看她,兩人心意相通,劉愛雨走到主持婚禮的老者麵前,要他為她和趙波,也來一個拴魂儀式,老人欣然同意。
趙波和劉愛雨並排跪著,老者拿著一根白線,繞過兩人的肩頭,將線的兩頭搭在桌上。
在座的傣族人,每人也拿起一根線,拴在劉愛雨和趙波的手腕上,祝福他們白頭到老。一群傣族青年男女,圍著他們跳起歡快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