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幾聲過後,眾百官將頭轉過去,見靈帝在後方看著,心中甚是一驚。
這時靈帝還未發話,人老成精的楊彪說道:“陛下,近幾年來天災人禍,百姓苦不堪言,臣鬥膽建言將潼關侯所帶回的珠寶用於救濟窮苦百姓。”
這時候皇甫嵩跳出來說:“臣以為不妥,帝國邊境多受蠻族侵略,腹地又有妖道作亂,臣鬥膽將這些珠寶用於武備上。”
身子柔弱的袁逢說道:“陛下,文武百官的俸祿還差許多。”
劉虞見縫到:“陛下,漢室宗親近年來又多了。”
蔡邕說到:“陛下,學院學子頗多行,住房緊張需擴建。”
靈帝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說到:“潼關侯,珠寶由汝帶回,且看汝如何處置。”
劉和見靈帝把皮球踢到他這邊覺得有點苦澀,隻好站出來看著跳出來的幾位,
汝南袁逢本應卒於任上,但因自己找到了華佗和張仲景,開始了續命模式,現在是紅光滿麵,意氣風發,指點江山。
又比如那氣定神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嶽丈蔡邕,史上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
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除通經史、善辭賦之外,又精於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
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被《書斷》評為“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現為學院諸多院長之一,和劉虞為好友,兩年前與劉虞結為兒女親家,隻待成婚,但因劉和出海東去,婚事擱淺。
又望向一人中年男子,大家風範,舉指爾雅,談吐不凡,劉和上朝時並未見過,隻因在家休養。
劉和走後又上朝,此人正是四世三公楊家楊彪,字文先,東漢末年名臣,太尉楊賜之子、名士楊修之父。
楊彪少年時受家學熏陶,初舉孝廉、茂才。其後征拜為議郎,獻帝時,遍曆三公(司空、司徒、太尉)之職。
權臣董卓意圖遷都時,他據理力爭。獻帝東遷時,楊彪盡節護主。曹操挾獻帝定都許縣後,將楊彪下獄,獲釋後又任太常。
現在為京兆尹,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指出勞苦百姓救濟賑災,可真所謂在點子上了。
再加上自己的老父,以及皇甫嵩,真所謂帝黨,武將,士族,宗親都來了,看著靈帝旁的大常侍張讓眼冒綠光,恨不得將這比財寶都占為己有。
劉和清清嗓子看著幾人說到:“陛下,準我東去,精卒三千,船隻五十,民夫萬餘,現千不足百,損耗頗多,和意已決,充入國庫中,由陛下定奪。”
靈帝見劉和將話接到他這,心中有些不暢,這燙手山芋又回來了,剛想開口說話,這時聽到劉和又在說道,靈帝閉上了嘴。
劉和在一處雜亂嘈雜的中緩緩說道:“陛下欲成立行海船隊,遠走於海外諸國,所收賦稅三十比一,望朝中大臣出力。”
“什麼,什麼,什麼?某沒有聽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