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一百三十四章(1 / 2)

他終於轉過頭來看她:“我們都把戚子軒當作親人。我願意繼續做他的攝政王,雖然……”

“嗯?”

“雖然有些心願,確實需要至高無上的皇權才能去實現。”

他說的願望是什麼?既然如今不執著於皇位,也就是這些願望還未到最急切去實現關頭。

寒風蕭瑟,吹得城樓上的燈籠胡亂搖曳。

“我送你回公主府。”

蕭楚楚遲疑,戚寧以為她要拒絕。“如果你不願意,我讓守城門的侍衛送你。”

“既是守城門,又怎能輕易離崗。”她邊說邊走下城樓。“我回宮中,住上幾日。”

戚寧明顯疑惑。

她沒有拒絕他的同行。

把蕭楚楚送回澄昭宮,戚寧決定宿在景盛宮。

這一夜裏,似乎好多人都難以入眠。一芳閣向來絲竹歌舞到天曉。蕭清得了蕭楚楚遣人送來的口信,說要在宮中住幾日,推遲出發去惠國。這一夜,她都在想她的女兒。從前母女隱居在仙水洞,她看著女兒一日一日長大成人,心中琢磨楚兒日後總要有個去向,不可能終生都與她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如今她入了宮,貴為長公主,看似海闊天空,卻並未比隱居在仙水洞來得自如隨心。

沈青黛的喪儀今日結束,楚兒就要跟她去惠國,這並非蕭清最初的打算,可她也並無更好的選擇,跟在她身邊才能最安心。

戚寧在皇宮的時候越來越多,方便皇帝召見,及時覲見。

“皇叔,惠國君派了馮國舅攜兩名使者前來,說是太後突然暴斃,惠國舉國同悲,要仔仔細細問清了太後在我宮中的種種,細到起居日常。馮國舅說太後是先帝惠頤王寵愛的公主,和親到戚國是為了兩國交好,早逝也算是為國犧牲,要禦史為她修史立傳,以安慰舉國臣民。”

戚寧沉思,道:“當年惠國戰敗割了維州給我大戚,他們這口氣忍了二十年,如今終於找到一個理由發難。”若來的僅僅的使者,尚屬正常,偏來的是馮坤。過去二十年,因為沈青黛和徐坤澤還在,馮坤有所避諱,現如今大可放開手腳了。

戚子軒臉色不太明朗,戚寧知其所優所懼,卻仍是波瀾不顯的語氣:“太後已入土為安,死者為大,沒等到惠國的人到步就把殯儀辦了,他們多少有些不滿。我們招呼到位,倒也不會落下什麼不是之處。雖說惠國是太後的娘家,馮國舅也與皇上算得上有親戚關係,畢竟未曾照麵過,如果皇上覺得妥當,惠國的人就交由臣去應付。”

“無甚不妥。那便勞煩皇叔。”

馮坤既是惠國國舅,又有侯爵之位,寧王親自主持為其設招待宴。陳年佳釀,山珍海味,八珍玉食,大排筵席。然而因太後出殯百日內,宮中禁笙簫歌舞,場麵自然顯得冷清了些。

“素聞戚國皇宮養著技藝精湛的歌姬樂師,攝政王如何不讓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見識一番?”

馮坤此言,讓在座的劉丞相、李尚書等戚國大臣都麵色不悅,就連列坐在馮國舅身旁的惠國使臣都麵露驚訝,其中一位頗有猶豫地湊身像馮國舅嘀咕了句話。隻見馮坤斜了使臣一個眼神,那使臣便縮著頭短了頸,坐正回席上。

劉丞相得了戚寧的一眼,便大方應道:“太後駕崩,舉國悲戚,宮中上下更是無心享樂。貴客從遠方來,雖有招呼不周,也在情理之中。”

“那是當然,當然的。”嘴上如此,誰都看得出馮坤不快。

“禮數都是要盡的,國喪要守,貴客也不能薄待。”戚寧手持方尊,從上位下至客席,舉杯向馮坤:“戚國史書記載有一首三百多年曆史的《達舞曲》,律高低懸殊,如同竄天遁地,其千變萬化可謂窮極世間能存之聲,宮中有一老樂師曾奉戚威王旨意,用了大半生的時間走訪民間,將此殘缺的名曲重新編理出來。”

“寧王是要把樂師請來演奏此傳奇名曲?”

劉丞相道:“當年老樂師將樂譜獻給了戚威王,王見了,大喜,賞賜了重金和好琴十把給老樂師,準其回故土蓋華屋頤養天年,孤兒老樂師不在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