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就要拿下陰州了,一部分人也變得興奮起來。因為地盤越大,也就代表著職位越多,機會也就越多。
周易的這些將領嫩,可以說是比較年輕的將領了。不是因為他們年齡年輕,而是因為他們成為將領的時間年輕,一個個都比較有拚搏的精神。
畢竟周易不吝嗇各種賞賜,隻要他們能夠證明自己就可以了,很多人缺少的就是機會,一個獨/立發揮的機會。
不是在張瓊手下不好,而是因為在張瓊手下,無法證明自己的能力。
大家都是有野心的,張瓊可以從一縣縣尉成長為今天的大將軍,這就是活生生的榜樣。
周易是皇帝,天生就是皇帝。無論他成就多麼大,都會被大家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就算是周易收回了天下,那也沒有什麼好驚訝的。
可是張瓊不一樣,他就是榜樣,活生生的例子。就連以前的十二太保,都被他給比下去了,所以在所有將領心中,張瓊才是最厲害的一個,而且張瓊也有這個機會。
很多自認為自己也可以的認,其實也想試試自己的能力,到底比張瓊差了多少。
“啟稟陛下,末將覺得,北三鎮也應該重視起來,加強戒備,以防止胡人的突然入侵。
一旦北三鎮陷落,那麼胡人的兵馬就可能立刻南下,直達行宮所在的陪都,對我大乾十分不利。”
正在大家興奮的時候,一個大胡子壯漢站了起來。周易認識他,叫做傅天常,原本的北三鎮其中一名鎮的將領,也是一名校尉。
不過這三鎮很識趣,商議了一下之後,主動投靠了過來。周易還沒有拿下寧守關呢,這人就投靠了過來,不僅有完整的三鎮,還有八千人馬。
這些可不是普通的士兵,而都是常年戍守邊鎮的老兵,有的當兵都二十多年了,可依舊是老當益壯,不可以輕視。
當時周易接受了,但是沒敢大用,依舊讓他們守在邊鎮,等到過年之前,肯定會有封賞,所以在攻打寧守關的時候,這群人沒有參戰。
不過周易也沒有忘記這群人,三位校尉都升了一級,都成為了偏將。而且給那裏的老兵,每人分配了三十畝的田地。
雖然現在不在乎這些人的態度了,但是那些士兵的心,周易還是比較在乎的。既然不敢保證這些將領的忠誠,那就收服軍心好了,這一點比收服將領還要容易。
而他們都是偏將,周易自然把他們也都叫過來了。畢竟這麼多邊軍,可不是說小勢力。如果真的在外麵互相打仗的話,不論陰謀詭計的話,起碼可以當一萬六千人來用,這是最低的。
趙海清早已經惦記上了,不過周易沒有同意。畢竟剛剛收服人家,就把人家給拆了,吃相有點難看。
畢竟人家識時務,主動靠上來的。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周易都不會輕易動這批人。
而且邊軍對那裏最熟悉,把他們撤換下來,去別的地方。影響他們的戰鬥力不說,去的人還要一定時間熟悉,周易可不會做這種事情。
所以對於這三鎮,周易也沒有想出來好的處理方法,也不給他們分配任務,就讓他們在那裏繼續守著,等到想出來如何處理的時候,打算再處理也不遲。
不過該給的獎賞不能少,他們三位校尉,都是鎮守邊關有功,酌升為偏將。除了職位的變化,其實手下人也沒有動,還是那麼多人。
要麼怎麼說,周易現在的將領,都含有水分。不是說能力,而是因為職位。深究下來的話,應該降一級看待,就是這個意思。
“傅將軍有什麼盡管說,朕今天開宴,就是希望諸位能夠暢所欲言的,不必如此的拘謹,隻要是對大乾有利的,朕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