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第417章 好牌稀爛(2 / 2)

因為這裏沒有了軍隊駐守,也沒有了守將。微臣就自作主張,讓難民進來了。雖然沒有了朝廷的命令,但是微臣也差不多相當於這裏的最高長官了。”

說到這裏,戴毅自己都忍不住笑話起來自己。當時還是有點太天真,竟然自封為一地的最高長官。

“好景不長,聯合軍隊很快就崩潰了,一部分死去了,一部分逃跑了。這裏雖然是軍事要塞,但是卻沒有一兵一卒,如何抵擋佛國。

再加上一部分人的裏應外合,微臣又重新變成了小老百姓,這裏測底的被佛國占領了。

因為微臣不是朝廷冊封的官員,那些人也沒有想過拉攏微臣,就把微臣不管不問,算是自生自滅了。

然而那些難民的生活更差,無奈之下,微臣就開始接收這些難民,想要給大家一點點支柱。再加上微臣當了一段時間寧守關的官員,也積累的一點點食物之類。

不過相比較龐大的難民數量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同時也因為這,反抗軍和微臣開始了接觸,微臣才認識了嚴克等人。

再加上嚴克對微臣比較了解,一再力保微臣,所以才有了現在的處境。”

戴先生的經曆,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的話也確實不太簡單。出乎周易預料之外的,可能就是戴先生並不是被拋棄的,而是他主動選擇留下來等死的。

戴先生能夠做到這一點,周易還是挺佩服的。

畢竟戴毅投靠過陳虎,感覺沒有文人的骨氣。明知道陳虎挾天子以令諸侯,竟然還助紂為惡,不效忠大乾,反而在陳虎手下謀差事,讓人十分的不恥。

畢竟這樣的人,怎麼看都不像忠臣,很難讓人產生好感。

雖然明知道不可違而為之,算是一種愚蠢的表現。就算是他反抗了陳虎,也根本沒有用,但是這種不反抗的直接投靠,還是讓人不太舒服的。

而對他的改觀,還是他最後幾次要離開了京都,教導了周易一些東西,才讓周易對他的印象,大大的改觀了一些。

不過現在的周易,已經不是去年那個,因為情緒,動不動就沮喪的人了。經過一年的成長,他已經變得更加堅強,思考問題,也不再那麼表麵了。

說到底,無論陳虎做什麼,但是他打著的名義,都是朝廷的名義,都是皇家的名義。隻要他一日不成稱王,那些文人即使知道了又能如何,反抗陳虎就是反抗朝廷。

蕭文何的事情非常的特殊,他當初在周易登基大典上撞死,口口聲聲說為了反抗陳虎,其實本質上來說,他也是在反抗朝廷。

因為陳虎是臣,朝廷禦下不嚴,就是一條大罪。還是在那種場合,直接把陳虎和朝廷那點虛偽,直接給扯了下來,陳虎和朝廷都臉麵無光。

大家知道,可是知道也沒有名義,你這個皇帝都不反抗,還能指望其他人跟著反抗不成,對大家的要求太高了。

不是說戴毅做不到那種死誌,而是因為沒有出現蕭文何那種機會,如果有這種機會的話,相信和蕭文何做出同樣選擇的文人,絕對不在少數。

雖然大乾腐敗到根子了,可是無論是衷心的文人,還是說厲害的武將,其實都不缺少,而是缺少了一位英明統治者。

按照網絡上一句流行的話,那就是一把好牌打的稀爛。

哪個時代,都不缺少英雄,隻是缺少伯樂而已。當初的老皇帝也是愚蠢,一開局就把四大鎮國大將軍給拉到了對立麵,這不是自斷手腳是什麼,稍微有點能力的人,也不會做出這種視頻來。

可能是當皇帝當久了,覺得自己的權術多麼的厲害,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軍權。畢竟槍杆子裏出政/權,而不是所謂的權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