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第304章 茅塞頓開(2 / 2)

說百姓如果繼續選擇大乾,那麼他再出現不遲,也就是複國有望。如果百姓不選擇大乾,周易就算是周易去了北境也沒用,因為他已經失去了作用。

礙於對方的身份,再加上被張瑞鴻的理由說的動心了,周易就答應了這個要求。

在他看來,他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澱,畢竟還是太年輕了,什麼東西都不懂。再加上張瑞鴻的身份,他覺得張瑞鴻是大才,而且還有多年的為官經驗,跟著張瑞鴻學習的話,對於自己百利而無一害。

更何況他當時也沒有什麼好去處,索性就答應了下來,開始在這裏補充知識。

張瑞鴻教導了周易很多,同時周易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以及處理朝政的一些能力。周易是非常感激和敬佩的。

但是不知道為何,周易總感覺自己沒有明白張瑞鴻說話意思當中的精髓,學習了很多東西,卻都無法融會貫通,總感覺自己和張瑞鴻的意思,被一個透明的薄膜阻攔,你可以看到摸到,但是就不能得到。

現如今,這道隔閡被打破了,周易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很多張瑞鴻教導過的東西,立刻就想通了。

還以為張瑞鴻留了一手,等著待價而沽呢,沒有想到,當初在讓他留下的時候,就已經告訴了他而已。

果然是老奸巨猾,根本就沒有提醒過周易。害的他還以為,那些都隻是讓他留下的借口,其實那些才是他最核心的主張。

對方肯定也知道這一點,就是不告訴你。現如今借助著張瓊這件事,再次把這個核心點了出來。

其實這話不僅僅是說給張瓊,反駁張瓊的。同時也是說給周易,用來點化周易的,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以前周易還挺自豪的,認為自己沒有完全失敗。離開了皇宮之後,就像是龍入大海,不會再受到限製。

借助著皇室的名義,他隻會變得更好。現如今他不再這麼想了,皇室的身份,並不是他所有的依仗。想讓自己有所倚仗,還必須是民心所向。隻有民心所向,皇室的頭銜才好用,這就是百姓的選擇。

天下百姓想要的是什麼,他們的選擇也就是什麼。

他們隻會選擇能夠幫自己達成目的人或者物。

再聯想一下張瑞鴻以前說的,百姓想要的是什麼。百姓想要的一是土地,二是平等公平,三是和平穩定。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東西,也是百姓想要的。像什麼讀書寫字,升官發財,吃肉等等,都是百姓想要的,但是核心不過那三樣,隻要能夠滿足,那麼就能得到民心。

現如今回頭看看,百姓其實還挺容易滿足的,而且再看看其他人的手段,他們之所以能夠成氣候,就因為他們的口號比較好,滿足了百姓的需求。

佛國的口號是眾生平等,這正好滿足了百姓的三大需求之一平等公平,也不知道是不是誤打誤撞,還是說他們看出了什麼。

在這一個口號的號召之下,百姓自然都非常的順從,這也是為何,佛國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發展壯大的原因,這是一部分百姓的選擇。

他滿足了這一部分百姓的要求,因此所過之處,不少百姓紛紛響應。

不過他們做的還不夠好,或者說沒能真正的踐行這一個理念。也有可能是他們隻是喊喊口號而已,其實並不是真心改變什麼。

因為他們是推翻了大乾的,推翻了大乾的階級。但是佛國也在不知不覺間,重蹈大乾的覆轍。

他們主張的佛,其實就是一種另類的階級製度。隻不過他們妄圖用信仰來洗腦,讓大家認同這種製度,本質上是沒有任何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