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在中原的曆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問題。
自古以來,就沒有說以教立國的。佛國是頭一例,他需要探索的東西很多,同時也隻能自己摸索。他們要是成功了,那就說明這套製度是可行的。
不過張瓊不太看好,就因為自古以來沒有,所以他不覺得這個製度有什麼優勢。
“大乾雖然現在示弱,但是也不是沒有機會的。畢竟皇室還在,很多百姓,還是念著大乾的。
佛國不用說,北境現如今已經接近分崩離析了,之所以看起來很團結,主要還是因為北鎮王還活著,一旦他去世了,北境立刻就會分崩離析。
這也是大乾的機會之一,暫時來說,北境現如今不足為慮。
再說說侑國,不管怎麼洗白,侑國出身太差了。沒有強大的門閥背景不說,侑國還有一個弑君的名頭,大家都認為是安陽王逼死了真光帝。
雖然都隻是聽說,但是很可能是真的。畢竟最後他帶兵入京了,真光帝也自殺在了寢宮。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侑國現在的情況也不太好,不僅有十二太保的威脅,還有武林盟的威脅。”
沒錯,現如今真光帝之所以自殺,就因為被安陽王逼迫的。雖然安陽王也出來解釋,是陳華讓人逼死的。
但是陳華在整個天下算什麼東西,誰認識他啊。所以流傳最廣的,還是安陽王弑君比較能站住腳跟。
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侑國被很多人抵製。尤其是對那些愛惜羽翼的讀書人來說,他們可不想落得一個晚節不保的下場,因此投靠侑國的人才不多。
“三國當中,恐怕隻有後乾算是唯一的正統,也是最有希望的。
不過很可惜,真玄帝隻有一歲而已,注定了隻是下一個真光帝,根本不可能主持朝政,所有權勢都被大臣把持。
而且陳虎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前例,他的義子秦勇和李雲濤,都有可能繼承陳虎的觀點,如此一來的話,真玄帝也不是投靠的對象。
再加上西境保守,隻是號召天下反抗,讓人才去投奔。但是卻一直喊口號而已。可能和這幾年連年征戰有關係。”
張瓊也是非常的無奈,他也很詫異,竟然會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老頭,解釋了那麼多的話。
他忠誠於大乾這一點沒錯,但是也不是那種死忠。隻不過是一種思想教育,大乾並沒有對他特殊照顧。
說起西境,他確實是挺心動的。雖然西境種種不好,但畢竟是正統。隻要是正統的話,他還是比較傾向的,尤其是現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
可惜他們被佛國追的太緊了,根本就拐不過去。而且還要從中州過。他是打算回到自己所在的縣城,補充一下,然後再視情況而定。
張瓊給這些人解釋那麼多,可能也是用心良苦。他這也算是為大乾挽回人心了。
畢竟張瑞鴻都已經說了,大乾已經滅亡了,沒有必要效忠了。但是張瓊不同意這個觀點,他不認為大乾滅亡了,現如今死亡的隻是皇帝而已,大乾天下還在,皇室也有人在。
他也是在勸說張瑞鴻,讓張瑞鴻知道,大乾還在,那麼大乾的法令就是有用的。他說了,他是按照大乾的法令來征糧的,那麼他征糧就有理有據。
可能這樣,可以撫平他的自責吧。
他知道這幾年百姓艱苦,不到萬不得已的話,他不願意做這種惡人,更不想把百姓逼死。他想要通過解釋,讓張瑞鴻等人能夠被說服。
對於這麼多士兵來說,十石真的已經很少了。這隻夠他們吃幾天的時間而已,能不能堅持到回去還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