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第130章 胡家前因後果(2 / 2)

就找到了權傾朝野的黃千歲,當然,當時的黃千歲還沒有權勢滔天。再加上胡家舍得,拿出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反正就是到處撒錢。

這個時候,所謂的鈔能力就體現了出來。吳尚雲已經排兵布陣完成,隻需要一個借口,而且他也有辦法製造借口。

畢竟抓了那麼多的俘虜,隨便找出來一個說和胡家勾結就可以有借口了。

然而朝廷以北境收複,要論功行賞。再加上北境被打碎了,朝廷不希望再打仗了的原因,把吳尚雲以及主要將領招了回去。

當時吳尚雲誓師大會都已經開完了,這個時候朝廷的聖旨以及使者也到了,以至於吳尚雲想要血洗胡家的計劃沒有成功。

吳尚雲敢違背軍令,可是他不能這麼做。因為在收複北境的時候,有太多的兄弟手足死在了這裏,還有更多跟隨他的兄弟,他需要對這些人負責。

大家為何跟隨他打仗,就因為吳尚雲比較厲害,跟著他可以建功立業。大家參軍打仗,不就是為了建功立業嗎?

如果吳尚雲違抗聖旨,他也相信自己那些兄弟,會跟他一起進攻胡家的,但是如此一來的話,他那些兄弟就落得一個抗旨不遵的罪名。

到時候不要說封賞了,恐怕能不能保命都是一回事。

吳尚雲因為這個原因,當初沒有發作,隻能取消了這個進攻的打算。

一邊是死去的長子,一邊是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兄弟。畢竟長子已經去世,他這些兄弟還活著,他必須給這些人一個美好的未來。

同時還死去了那麼多的兄弟,他們都是英雄。如果自己隻是逞一時之氣的話,他那些死去的兄弟原本應該是英雄的,很可能就變成了反賊,這也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他不能讓自己的私仇,去影響死去兄弟的聲譽。

所以他妥協了,然而他內心卻非常的不甘。也因為這件事,讓吳尚雲對朝廷,失去了那種忠誠,從而產生了間隙。

為何朝廷調不動北境軍馬,朝廷讓吳尚雲進京,卻被吳尚雲拒絕了,這都是當時埋下的禍根。

吳尚雲之所以沒有造反,不是他對皇帝忠誠,而是他對百姓的一種牽掛,他忠誠的是天下百姓,天下百姓都認為他是忠臣,把他稱為軍神。

大家認為,隻要軍神坐鎮北境,那麼天下都是安全的。

百姓信任他,他沒有辜負百姓的信任。從此胡人再無法踏入北境半步。而關於胡人的危害,在中原之地就很難聽到了,大家我知道的都隻是八大金靈子如何的厲害。

吳尚雲人品還是有保證的,隻要天下人不負我,那我絕對不負天下人。吳尚雲也一直在遵守這個承諾,就像南境一樣,幫了他,他絕對不會忘記的。

如果隻是打消了吳尚雲的計劃,那也就算了。在進京封賞的時候,胡家竟然也在封賞的名單之內。

吳尚雲最終經過南境的幫忙,成為了鎮國大將軍。而胡家沒有立一點功勞,還放走了胡人逃跑,竟然守土有方,成為了四平將軍之一的平北將軍。

這多少有點諷刺,他的那種兄弟出生入死,也沒有達到平北將軍,可是胡家白白的撿了一個平北將軍。

當然,朝廷這麼做,肯定有出於平衡的目的,那就是平衡吳尚雲的權利,以免吳尚雲做大。畢竟不管怎麼說,胡家都是貴族勢力陣營一員,雙方又有矛盾,用胡家來平衡吳尚雲的話,世家勢力也比較放心。

畢竟阻撓吳尚雲成為鎮國大將軍的,就是這些龐大的貴族,家族勢力。既然阻止不了了,肯定要想方設法的平衡,胡家這把劍就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