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會找個地方當做一名夫子,或者說隱居一地著作立說,收幾個門徒,了卻此生。
然而看的東西多了,看到那麼多的難民,百姓疾苦無依,流離失所。他就算是想要隱居,也沒有一個安定的地方。
畢竟他隻是人,不是所謂的神仙,他也需要吃喝拉撒睡,也需要和人交流說話等等,他也有著自己的需求。
他沒有想過如何救國,如果想要救國的話,他早就來京都了,畢竟京都是國家的心髒,這裏才能實現救國的願望。
為何陳虎占據了京都,幕僚隊伍就極速的擴張,可能在別的地方,這種幕僚比較少見,一州之地也很難有幾個人。
但是在京都這種國家心髒的地方,各種幕僚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國家強勢,這種幕僚為了實現自己的為政夢想,為了貫徹自己的施政理念,他們會直接投身朝廷,或者說找到朝廷大員,讓朝廷大員推薦。
雖然現在朝廷取士一般都是依靠科舉,但是科舉並不是唯一的途徑,很多朝廷大員也可以推薦,而且更能有機會得到重用。
一般誰推薦的,這人就是誰陣營的。或者是你的門客或者門徒。
因此很多人都樂意推薦有才華的人為官,畢竟對自己沒有太大的損失,還可以獲得政治盟友,何樂而不為呢。
也因為這樣,京都比其他地方,聚集了更多的人才。即使朝廷崩潰,依舊有很多的幕僚,聚集在這裏。
陳虎稍加威逼利誘,再加上賈惑從旁協助。讓那些沒有多少武力值的幕僚投靠陳虎,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賈惑來文的,如果你不接受文的。那麼陳虎就隻好來武的了。到時候文武一起,再硬的骨頭都給啃下來了。
才會讓陳虎的幕僚集團,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展壯大,把陳虎入京後的所有後勤,辦的妥妥當當,都不需要陳虎操太多的心。
楚先生能夠入世,所以並不是為了當官,就是為了百姓。
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但是他依舊選擇了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雖然沒有說自己對待陳虎的態度,但是從他拒絕回答就可以看出,他對陳虎的態度不太好。畢竟陳虎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傳統觀念當中,這屬於大逆不道的行為。
像楚先生這種不為了當官而當幕僚的人,是不可能認同陳虎行為的的。
而且他選擇司徒益的時候,陳虎還在京都被關押著呢。當陳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他對陳虎就更加的不感冒了。
他選擇司徒益,最主要的方麵,是因為司徒益仁慈。司徒益無論是最後爭霸天下,還是說無法爭霸天下,他都不會放肆司徒益。
因為在他看來,隻有仁慈的明主,才能給百姓帶來安定的生活。如果不仁慈的話,機器你雄才大略,楚先生都是看不上的,這是屬於文人氣節。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司徒益高瞻遠矚,能夠早早的看到亂世將近,所以司徒益不是一個笨蛋。
他提前收集了大量的糧草,在楚先生看來,亂世糧食可是非常的值錢,提前收集了糧草,就代表有了爭霸的底蘊。
雖然南境士兵積貧積弱多年,但是有著足夠多的糧食,也不是沒有爭奪天下的可能。
他不太關心到底有沒有能力,他隻關心百姓能不能生活的更好。司徒益符合他的要求,高瞻遠矚,又有足夠多的食物,這都是他要的,所以他是司徒益的幕僚。
就因為聰明,想要獲得他們的效忠,確實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