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別看吳尚雲威風凜凜,他同樣有著一些家庭瑣事。
原本他有兩子一女的,尤其是大兒子,更是非常的聰明,幾乎得了他的真傳。再加上他要帶兵打仗,所以隻帶了這一個大兒子,另外一個兒子太小,疏於管教。
可是因為一次戰鬥,他的大兒子中了埋伏。如果他回去救援的話,他兒子肯定可以活下來。可是在國家和家麵前,他選擇了國家。
結果就是他打退了胡人的主要力量,讓胡人再也沒有南下的本錢。代價就是當他回去的時候,隻剩下兒子的屍體,並且都已經認不出了。
他兒子是戰死的,最後一刻還握著自己給他的一串類似蝴蝶結一樣的東西。那是自己劍上末段的花穗。
兒子小時候總是哭,他每次回家就用這東西哄兒子,最後兒子長大了,就把這東西送給了他,並且叮囑他,以後遇到了困難,就把東西拿出來看看,父親會保護他的。
恐怕到戰死的最後一刻,他還在盼望著父親能夠救他吧。
但是在這件事上,他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畢竟打仗就要死人,誰家兒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別人家的兒子就可以死,為何他的兒子就不能死,就因為他父親是鎮國大將軍嗎。
他用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勝利,讓大乾接下來很長的時間,都不用麵對胡族的威脅,這是他應該做的,畢竟他是元帥。
可是他心裏依舊有愧疚,於是就把這份愧疚埋在了心裏,放在了另外一個兒子身上。
可惜這個兒子從小就嬌生慣養,性格已經成型了。無論他如何得培養,都隻是半吊子,根本就培養不起來,這也是他開始收弟子的原因。
這剩下的一個兒子沒用,他也就不再勉強了。如果大乾就這樣安定下去,當他死去之後,兒子也可以榮華富貴,一生平安,這樣的話,他也就放心了。
畢竟以兒子的個性和能力,想要跟幾個弟子搶奪權利,根本就不夠看的。
他培養弟子,就是在培養北境的接班人。無論哪一個當上北境的鎮國大將軍,這份香火還在,他兒子就能一直平安下去,這也是他不強求這些弟子相親相愛的原因。
不管他們怎麼爭,爭到最後剩下的那一個,肯定是最厲害的那一個。有了他坐鎮北境,他也算是對得起北境的百姓了,也算是對得起朝廷了。
這有點類似養蠱,手段多少有點殘忍,但是卻可以為北境選擇出來一個最好的將軍,可以讓北境百姓免遭異族侵犯。
這也是他給弟子賦予權力,讓他們自己去拉攏,自己去為人處世的原因。隻要他坐鎮一天,這些軍隊都是他吳尚雲的,他不擔心這個時候,有弟子會造反他,他有這個信心。
等他死後,兒子得了平安。這些弟子再如何得爭奪,就跟他沒有太大的關係了。他能為北境做的事情,他都盡量的做了,連大兒子都埋在了這裏。
現在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不能帶兵打仗了,所以權利下放的更多,基本上都是那些弟子在管事了。
可是這個王位下來就不一樣了,這可是可以代代相傳的,而且還把整個北境,都劃分在了他的名義下。
以那個兒子的性格,是萬萬不會放棄的,這簡直就是土皇帝。
他不放棄就是一種危險,八大金靈子暗鬥還沒有激化,自己親兒子插手進入,肯定會被激化,差點是兒子被殺,好一點就是和現在的皇帝一樣的下場,成為別人的傀儡。
接受了聖旨,那就是接受了北境的所有權利,權利這種東西,可是非常誘惑人心的,兒子那性格,他實在是太了解了,就因為了解,他才開始擔心。
恐怕大乾國沒有內亂,他這個北境就開始內亂起來。真是世事難料,誰知道會有這樣的變化,現如今他已經沒有精力,去插手以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