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自己可是皇帝的義兄,自然要有自己的威嚴了,讓對方看看,自己不是那種得意忘形的人。
其實趙海清真的不適合掩飾,他隻適合衝鋒陷陣,因為他的演技,實在是太拙劣了,就連掩飾尷尬都那麼明顯。
可是不得不說,周易的話,直接戳中了趙海清的虛榮心。周易也不是胡亂蒙的,而是通過這些天觀察得到的。
實在是趙海清的虛榮心太強了,稍微讓他感覺到優越感,他就對你的印象很好。
趙海清努力保持他那種威嚴,略做沉思之後,終於開口說話了。他這是在學習賈惑的說法方式,不管天大的事情,賈惑總是不慌不忙,先停頓一下,在大家感覺煩躁的時候,才不慌不忙的給出解釋。
別看他嘴上不喜歡那些幕僚,但是身體很誠實。現在到用的時候,竟然習慣性的想要去模仿賈惑的行為處事,其實說白了,這就叫做嫉妒,但是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自己嫉妒別人的。
“本將軍叫趙海清,確實是亞父的義子之一,在十二太保當中,排行第二。這一點人盡皆知,提起我簡直是無人不知,你隨便出去打聽一下,就能知道本將軍的大名。
你……陛下你雖然身份尊貴,但是按理來說,還沒有本將軍大,確實需要稱呼本將軍義兄,這次這是所謂的禮儀。
陛下雖然加入的最晚,但是也算是我們太保的一員,你以後就是十三太保了。可惜你還小,也不能離開皇宮,不然的話,本將軍作為你的義兄,肯定要帶你去戰場看看。
男人嘛,就應該上戰場殺敵,不然跟那些不男不女的娘們一樣,整天躲在背後,算計別人,還口口聲聲喊著大丈夫。
我呸,一點也不光明正大,一個個都是小人。”
趙海清雖然和周易接觸了很久,但是卻一直看不上周易這個孩子,所以也沒有說過什麼話。
今天可能是說話最多的一次了,還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名字。其實周易早就知道他的名字了,但是趙海清以為不知道,畢竟他沒有搭理過周易。
其實對於周易的真名,趙海清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呢。但是卻不影響他對周易的印象改觀。他自己不認識周易,就自認為周易也不認識他。
以前賴的搭理,直接隻要周易說你,或者說孩子之類的。現在竟然改口了,稱周易為陛下了,也算是周易取得的進步了。
武人說話就是直來直去,當他對你的感官比較好的時候,那麼他就十分的熱情,不像文人那樣拐彎抹角,各種試探之類的。
所以他還想教周易打仗呢,不過一看到周易的年齡體型,隨後又改口了。順便把他最討厭的文人給罵了一遍,這很符合趙海清直來直去的性格。
他雖然不太懂很多事情,但是不代表他沒有眼色,更不代表他傻。他也知道周易的處境,是不能離開皇宮的,最好的結果,也隻是一直當做傀儡。
趙海清突然感覺,周易這個小孩子,其實也挺可憐的。這麼小就沒有家長疼愛,還被當做傀儡,隨時都有可能死去。
當然,他也隻是對周易的印象得到了改觀,如果讓他選擇,在義父的大業,以及殺死這個小孩之間,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為了義父的大業,把周易給殺死。
其實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好感歸好感,忠誠歸忠誠。
情感沒有立場,也不分國界。所以在看到一些外國的東西的時候,也會感到憐憫,或者說生氣流淚之類的。
但是人是有立場,有國界的。即使同情敵人,但是如果國家真的遭受到了危險的話,我們照樣會拿起武器,向弱者開槍的,這就是人本身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