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陳虎,跟以往都不同,按照他以往的性格,應該是雷霆大怒,可是今天卻異常的平靜。
下麵所有的人都來了,包括賈惑法無等人,然而陳虎不說話,其他人也不敢開口,誰也不知道陳虎此時的想法。
賈惑也是忍不住歎了口氣,他知道,這是陳虎對自己的不滿,然而他問心無愧,隻是陳虎這種不滿,可能對他的信任有點影響。
“老夫已經顯示了自己的仁慈,為何還是有人想要置老夫於死地,是因為老夫的刀還不夠鋒利嗎?讓這些人還不足矣畏懼?”
雖然沒有點名提姓,但是這話就是在問賈惑。因為是賈惑提出的意見,不讓再殺人了,說是畏懼已經足夠了,現在需要體現的是仁慈。
現在陳虎對這個說法產生了質疑,還是更偏向於殺戮,他依舊覺得,想要成為皇帝,就應該讓人畏懼,不敢反對他。
如果蕭文何對他畏懼了,就不會有今天的事情發生。
還有蕭文何提出的所謂十宗罪,其實翰林文人勾結,他早就清楚了。隻不過不想再造殺戮,所以沒有管。
而且賈惑也說了,這些人翻不起大浪,根本就不需要理會。
然而真宗帝死的突然,給這些文人創造了機會,才有了蕭文何這種膽大的,為了所謂的名聲,做出這種自殺的瘋狂行為來。
要說文人難道不怕死嗎?其實他們也怕。隻不過有的文人,如同狂信徒一樣,為了名聲真的不要命。
“啟稟大帥,古往今來,人們所圖無非名利二字。
為利者,商賈也,故低賤。為名者,大德也,亦高尚也。
士農工商者,古之有序,故而天下之人追大德而賤商賈,亦是如此。
蕭文何曾乃禦史,亦有名望,其之清廉,都市坊間多有傳頌,故而是大德也,可謂君子也。
今年邁已高,然錢財乃身外之物,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求無非是名也。故而有今天之舉。
大德之士求名者數不勝數,大帥不用過分擔憂。
隻要敗皇室聲望,收大德之士之民心,便不會再有此事件發生。”
其實古人也喜歡說白話,尤其是大字不識的百姓,以及那些武將之類的,畢竟白話聽起來簡單易懂。
但是對於文人墨客來說,說白話有辱斯文。為了體現自己的學識,或者說體現文人的高雅,都喜歡咬文嚼字,滿口之乎者也。
因為在文人看來,咬文嚼字是為高雅,說白話既為低俗。
賈惑說這麼多,就是為了解釋,蕭文何為何自殺的原因。簡單的說就是為了名聲。他勸說陳虎,隻要敗光了皇室的名聲,這些文人就不會再用皇帝刷聲望了。
然後再用仁慈收攏民心,讓大德之士來投,那麼一切都解決了,不需要過分的擔憂。
陳虎之所以如此氣急敗壞,是因為十宗罪都是在罵他。陳虎的脾氣,原本就比較暴躁,如此一來的話,肯定心裏不好受。
然而深究起來,陳虎現在的名聲,有沒有這十宗罪,其實作用都不大。區別隻是以前大家都藏在心裏,現在開口當著他的麵說了出來而已。
這也體現了陳虎做的還不夠,如果能夠收攏蕭文何這樣人的人心,同樣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當然,賈惑不能說的那麼直白,這樣的話,就把責任都怪在了陳虎的頭上,這樣做會讓陳虎更加的厭惡。
對於賈惑來說,對陳虎的影響,隻是表麵的,就是一些人罵罵而已,百姓都是健忘的,過段時間就真的過去了。
其實影響最大的,還是放今的皇室聲望。陳虎變成這樣,都是皇室的過錯。而且皇室奈何不了陳虎,根本就處理不了陳虎,這也說明了,大乾的氣數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