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12章 第十二章(1 / 2)

接下去便是要給綠隊出對子了。顧延川腦中搜索有關知識,最後決定出個字異音的對子。

“這次我們隊出的是:調琴調新調調調調來調調妙。”

這個對子甚難,對子中,一、三、八字讀音(tiao),調整的(調),其餘讀音(diao),音調的(調)。這可真不好對啊。

綠隊想了約摸一分鍾,決定放棄了。而第一支隊伍實力不錯,第一次出對子的書生,胸有成竹地念出來下對:“種花種好種種種種成種種香。”

眾人回過味來,這對子中:一、三、八字讀去音,種植的(zhong),其餘讀上音,品種,種類的(zhong)。實在是妙不可言啊!

顧延川也不禁在心中拍案叫絕。古人之於學識,真是半分沒有摻合水分。

就這樣你來我往,最後隻剩紅隊和藍隊兩隊了。這次又是輪到藍隊出題。顧延川之前已經使用過回文對子,難對子等,這回他決定用上拆字對,想好了方向,思考片刻,便吟出了:“木之下為本,木之上為末,木木木,鬆柏樟森森。”

這是此次對子中出現的較難的一個對子。紅隊的兩人手撐著頭,眉頭緊鎖,也在努力思考中,而在旁觀之人也竊竊私語中,似乎在討論該如何應答。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紅隊放棄了。隻見紅隊那一書生,朝這顧延川彎了彎腰,拱手問道,“小生實在不知答案。可否請這位先生給個答案。”

“可。水對木,森林對江河。便可以有:水有蟲則濁,水有魚則漁,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那書生細細品味了一下剛才顧延川的句子,不禁感歎道:“先生好才華。在下自愧不如。”

第一局,藍隊拿下了第一,積上一分。

而第二局為鬥詩,藍隊上的是另外兩個隊友,真心慘遭紅隊的碾壓,總而言之,慘敗!

最後一局為經義,隻能由還未上場的杜彥博頂上了。經義就是今日我們所知的八股文了,文章要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不能瞎寫,必須按套路來,嚴格控製行文與表述。這還是很考驗一個人思維是否嚴謹縝密。顧延川偷偷看了一眼杜文博,心中暗想:這一關對於杜師兄應該不算難吧。

杜彥博早就發現顧延川眼神頻頻向他轉來,便向顧延川邀請道,“樂安可願與師兄一起上陣?”

顧延川看看旁邊之人,都與師兄不熟,隻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這一局的規則為每一隊在出題之後的半個時辰內寫一篇三百字的經義,由現在在旁邊的五位老師長進行投票。

戰局開始,主持大局的五位師長討論了一番,出了一個題目“禹惡旨酒”,出自於孟子。意思很簡單就是大禹不喜歡酒。

題目一出,四個隊的人,便愁眉不展,這題很難破題,又怕破題意義不深。

最先動筆的自然是我們的杜師兄了,隻聽他輕輕說道,“樂安若沒思路,為兄先獻醜了,如何?”

“師兄學識自是好的。不用妄自菲薄。”顧延川隻見杜彥博笑笑,便下筆了,蒼勁有力的大字在白紙上一一展現,“大賢舉先聖之心法,明道統之相承也。”先承認這是聖人道統。後又寫道“禹則致嚴於危微之辯,而閑之也切,旨酒則惡之,善言則好之,蓋遏禍於將然,而廣忠益以自輔也”,不愛酒,是因為愛“善言”啊,聽大家說好話。最後還要論聖人的良苦用心傳了千秋萬代,隻看杜彥博奮筆疾書,在最後一刻結語道:“夫思之則其神合,行之勇則其化流,禹湯文武之傳,又在周公矣。即是而知,數聖人所生之時雖不同,而心則一也。心一故道同,三代之治所以盛與”。

時辰到,每組遞上了自己的經義文。隻見五位長者看著學生的文章一直搖頭,不是很滿意,直到看到杜彥博的經文時,不禁拍手叫好。

“好文啊!破題巧妙,文章思維嚴密!李老頭,你也來看看。”其中一位老者把文章遞給了一個姓李的人,李長者也是頻頻點頭,表示稱讚。

後大家一致讚同,這一局藍隊勝出。

紅隊甚是不滿,囔囔道:“這好文章便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番。也好讓我們評定評定是否真有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