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47章 謁見(1 / 3)

總的來說,盡管思考的關鍵有那麼一點不同,但南北雙方對這次談判都相當滿意。元安簽字以後,是麵帶微笑健步走出了莊園,心情已經是說不出的輕鬆愉快——先前他奉命出使,接到聖旨時還戰戰兢兢,生怕南方挾所謂“雷法”之威,逼簽什麼城下之盟;但而今看來,衡陽王真正是寬厚,不但禮儀交涉毫無為難,就連兵務也是實事求是,並不求全苛責。

至於那什麼“經濟一體化宣言”……元安在腦子裏過了一過,覺得無非是讓南方的商人多賺那麼一點錢而已。反正商賈卑賤無知,這種事情根本不足為意,這種微末細節,甚至沒有必要向皇帝稟報。

——反正力主南征的周王殿下已經升天,而今朝廷局勢動蕩,貴人們根本不會在商賈瑣事上和南朝計較。

在這樣的心情下,雙方接下來的交流就相當愉快了。談判結束以後元安稍作休憩,很快就有侍者進來通報,說城內已經安排好了接待的日程,此外衡陽王府檢點名冊,已經找到了他那個外甥女楊嬋,等北使公務了結,舅甥兩人隨時可以見麵。

聽到如此佳音,元安自然愈發開懷。他隨著侍者登上馬車,預備到城中梳洗沐浴,整裝之後入宮拜謁衡陽王。

元安出身宗親,母族豪富,原本是見慣了珍奇異寶。但上車之後稍稍一坐,仍不由得心中驚異。他自問牛車馬車驢車也試過不少,甚至有幸“參乘”,陪坐過皇帝的禦駕,隻要路麵稍有起伏,無一不是上下顛簸、大為搖晃。自己身下這輛馬車用料毫不出奇,但行駛之間卻是極為平穩,竟一點也覺察不出抖動來。

他心中大為好奇,但自覺馬車是工匠瑣事,開口動問未免屈尊,於是移開目光看向車窗。卻見車窗之外綠意蔥蘢,到處都有農人穿梭往來的身影,儼然是一片興旺的春耕景象。曆年使者往來南北,除了談判交往互通有無之外,一大作用就是刺探消息,推測對手的實力。因此元安在車上左右顧盼,看得極為認真。

馬車徐徐向前,沿途農田次第而過,前方漸漸的冒出了幾塊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田土,田土旁邊插著紅旗,泥濘土壤上卻都是鬱鬱蔥蔥的嫩綠秧苗。元安一眼瞥見,下意識便挺直了身仔細張望,到建康之前與易誠交談,他便知道衡陽王有個什麼“示範田”的東西,是沒收了勳貴的土地農具,又分派了流民的精心耕作。現下百聞不如一見,他倒要仔細看看底細……

示範田每日早晚輪班,現在除蟲施肥已經結束,空蕩蕩的田地裏隻有幾個看守的農人。元安望了幾眼心下頗有些失望,目光往回一收,卻不自覺地微微一顫。他上身前傾,瞪大了眼仔細打量窗外,終於忍不住問身邊陪同的王府屬官,向亮向顧問:

“請問尊駕,這外麵種的又是什麼?我——我能否仔細看看?”

主隨客便,向亮自然微笑遵從。他出聲下令叫停馬車,請使節下車一觀。

元安走近農田,立時覺得目之所見一片蔥蘢,鮮活的綠意起伏晃蕩,勃勃的生機幾乎是要汪了出來。他莊園裏也有不少良田,但每年播種插秧,從沒見過這樣旺盛的長勢……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重點。元安踱到田邊俯身細細一看,臉色不由微微就有些變了——眼前的秧苗枝葉挺直、根莖茁壯,莖稈幾乎有他的小拇指粗。

元安雖然記出身貴胄,但常年打理莊園,也懂一點農桑耕作。他往日裏見過的稻苗,恐怕三根合在一起才抵得上這麼一根。十幾年前先帝搜求祥瑞,司州曾經進獻過一支異常粗壯的“嘉禾”,也不過就比這東西粗一點罷了。、

換言之,這田裏的每一根稻穀,都可以是祥瑞的苗子……

元安心下驚濤駭浪,麵上卻竭力忍耐,一點不能外露。他停在原地深深吸氣,才終於將表情繃住,轉頭看向跟隨而來的向亮。

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這位向顧問竟然還是一臉的雲淡風輕,甚至根本沒有將眼睛往稻田上瞥一眼。元安更覺驚異:農者天下之本,曆來是國之命脈;隻要對國政稍有常識,都該知道這遍地“嘉禾”是何等緊要,若是聖君在上,以此祭高太廟也是說得過的;這位向屬官看著也不是不辨菽麥的無知人物,怎麼會如此冷淡……

他心下轉了數轉,終於開口探問:

“這秧苗如此茁壯,想必收成不少吧?”

向亮微微一笑,似乎渾然不在意:

“這‘示範田’是王府劉屬官所轄。在下不司其責,對此一片昏昧,恐怕不能解尊使之疑了。謁見殿下之後,尊駕可向劉先生求問。”

元安趕忙稱謝,卻又提了另一個試探:

“貴國的水稻如此茁壯茂盛,想必滋味也是好的。等到它日穀熟,在下想派人來買點這‘示範田’裏穀子,進獻於我朝皇帝陛下。不知可否允準?”

他麵上懇切真誠,心中卻在盤算——若這穀子隻是虛有其表苗而不秀,到時一看稻米便知根底;若真是什麼了不起的“嘉禾”,也能乘機偷點種子,在北方播種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