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1 / 1)

作為一個極不起眼的普通人,從小按部就班,因為貧窮學會了忍氣吞聲和克製自己的欲望,總期盼長大工作後情況會有所改變,工作後發現,什麼都沒有變,我還是不快樂,公司還是和學校一樣,沒勁且殘酷。

我出生在西南貧困地區的小山區,出生之際趕上國家計劃生育最嚴重那幾年,在父母觀念裏沒有兒子意味著是和尚,會一輩子在村裏抬不起頭,所以盡管當時一貧如洗,盡管當時被警察追的全世界跑,他們還是拚勁全力要保一個兒子,東躲西藏幾年,在借錢借到親戚十裏之外就逃跑的情況下,他們終於交清各種罰款成功得到一個兒子,看著現在國家又開放了三胎計劃,想想真是諷刺。

在這樣的環境下,整個家裏都在為了能省幾分錢而爭吵,我總覺得我的童年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貧窮,現在回頭看看,發現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心裏的貧窮,雖然印象裏自己家裏很窮,但其實從小到大發現也沒缺吃缺穿,至於其他消費,你隻要說明你的原因,他們也總會給你買,父母雖然一直想要個兒子,但對待孩子無論是經濟還是情感方麵都是一視同仁,可我每每想起童年總覺得壓抑,後來才發現是父母沒有愛人的能力,我的爸爸總覺得上天待他不公,所以遇事悲觀,對待我們覺得辛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就應該三跪九叩的感謝他,他從不會去關注我們是否開心,是否對未來有利,隻會關注我們會不會給他惹麻煩,我們會不會又要讓他花錢。不論是不是在他力所能及的,他從沒想過讓我們開心一點,小到看電視從不會把遙控板給我們,大到花錢讓我們去遊玩,長大後才發現有些東西真的跟環境無關,就像愛人的能力,後來家境變好,我的爸爸還是那個永遠不會舍得為我們花一點時間和金錢,在這個家裏,什麼都得先滿足他的自尊和想法,不會為了整個家妥協,而一直為這個家裏犧牲的媽媽,這麼多年她又得到了啥呢?愛也沒有、錢也沒有。隻有一味的妥協和犧牲。

成長的路上有無數個瞬間想逃離這個家,逃的越遠越好,後來才發現內心千瘡百孔的人注定是走不遠的,所以我認命般的維持著表麵的原狀,任由內心繼續流血,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對任何人、任何物都提不起興趣的時候,我想,我的做出點什麼,做出點什麼來拯救自己,最重要的是沒有人值得我為了他去過跟別人一樣的標配生活,追求跟別人一樣的標配人生。我應該遵從我內心真實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我自小胸無大誌,身上也無任何拿得出手的地方,最可怕的是性格也不討喜,從小到大,我都隻做一件事,努力學習,不會社交、不會玩樂,無論在哪總會讓我覺得想逃離,無論在哪,我也總是被人忽略的那一個,這樣長大的我,從來不會關注自己內心需要什麼,也沒有想著去治愈那顆千瘡百孔的心,如今我想去正視那顆被冷落了20多年的心,想想做什麼能讓自己快樂一點,除了學習之外,我唯一幹個讓我覺得可以逃離壓抑環境的便是高中的各種雜誌、各種小說,我想,我應該去為自己創造一個可以逃離現實世界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