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利的艦艏劈開海麵,潔白的浪花在兩舷翻湧奔騰。桅杆上的旗幟隨風飄揚,布料律動的聲音融入海浪。東方,日出帶來的第一抹陽光揮灑在被海水打濕的甲板上。雷達天線靜靜地旋轉,主炮的身管映著金光。
女人用望遠鏡觀察著正前方那座綠茵蔥鬱的小島,一架艦載機俯衝投下航彈激起十幾米高的煙塵。她身材高挑,小麥色皮膚是熱帶地區出身的證明,暗紅色的救生衣包裹住莊嚴的黑色軍裝,金黃的披肩發因為塞進衣服裏而在後領顯現些許彎折,那頂暗灰的鋼盔正前麵寫著C.O.的字樣。
頭頂劃過一陣尖銳的呼嘯聲,女人抬頭望去,炮彈在視線中一閃而過,數秒後重重地錘在島嶼邊緣的懸崖上,騰起的煙塵遮住了崩落的岩石但掩蓋不住那震天動地的巨響。耳邊又響起一陣沉悶的怒吼,她理所當然地投去視線,隻見濃密的黑色炮煙在海風中緩慢地消散,“阿格尼”號戰列艦巨大的身軀踏著海浪平穩向前,同時壓低她長長的炮管進行定角裝填。
在艦隊的中央還有包括運兵船、搶灘登陸艦在內的許多特種作業船,他們被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層層包圍,向著眼前的海島駛去。
“艦長,”一個年輕小夥子來到女人身後說,“延德爾中將下令對來犯敵機開火。”
“傳令:所有炮座自由開火。”女人對通訊兵說。她姓侑名雅棠,軍銜為中校,是利木帝國皇家海軍烈風洋艦隊第12驅逐艦中隊所屬——HMS“熱浪”號的艦長。
侑雅棠舉起掛在胸前的望遠鏡向天空中望去,一支由幾十架飛機組成的轟炸機編隊正在五千米左右的高度悠哉悠哉地飛來,很快無數高射炮彈打出的黑色爆雲鋪滿了他們的必經之路。
“熱浪”號屬於“炫火”級驅逐艦,裝備了四個采用116毫米雙聯高平兩用炮的主炮塔,這些封閉式電驅動炮塔十分靈活並具有一套高效的裝填係統,在雷達火控指揮儀的引導下可以有效擊落飛行在4000至5000米高度的飛行器,當然其中的重中之重還要當屬無線電近炸引信高爆彈。
敵機分散開來從各個角度分別發起俯衝攻擊,但他們在這密不透風的防空網中至少每五秒就會損失一架。艦隊中有著十分誘人的戰列艦作為轟炸標靶,但敵機勢要把負責奪島作戰的運兵船和登陸艦擊沉,護航艦隊開始將防空火力集中在中心區域上空。敵機伴隨著高昂的代價繼續俯衝,當高度低至2000米時各艦甲板上的露天高炮也開始憤怒地噴吐著火舌,即便是那些特種作業船也裝備了這些最基本的自衛武器。
一架墜落的敵機砸在“熱浪”號右舷120米處,它接觸海麵時掀起的滔天水花濺到了站在室外觀察戰況的侑雅棠的身上,她用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海水,露出一副嫌棄的表情。
“停火!停火!!”甲板上的各高炮班長命令道,敵機已經俯衝到五百米以內,為避免誤傷所有高炮均停止開火。
緊接著第一聲巨響伴隨著滔天的水柱而起。
第二聲依舊來自水下。
第三聲摻雜著金屬撕裂的爆炸格外響亮。
明亮的火球在那清晨的一瞬照亮了整個艦隊中央,隨後濃烈的黑煙在一艘搶灘登陸艦上升起,她逐漸喪失了航速並開始微微傾斜,當防空炮再次響徹天空時二次爆炸從船艙迸發而出,將一台甲板上的吊臂掀飛到空中,最終砸在了一艘驅逐艦的艉部。兩側的艦艇繼續前進,後續的船隻則開始實施救援。
近在咫尺的島嶼名叫“塔姆邦”,原住民世代以漁業為生,直到948年拉馬克人宣布永久占領此地並開啟了甘蔗種植業。不過隨著拉馬克在20年戰爭中慘敗後退出北烈風洋,這座小島也就被人遺忘了。當厄蘭特帝國開始在烈風洋擴大其戰略版圖時,他們將這片還算平坦的島嶼收入囊中並修建了規模尚可的機場和潛艇基地,是厄軍南下赤道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