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祿年間
北部北宗國第一大將軍百裏羨和帶兵迎擊南部之國南蕪國,南蕪多次邊疆挑釁試圖打破兩國鼎力之局勢,麵對敵國的虎視眈眈,北宗大將軍臨危受命帶領百萬鐵騎試與他國九死一生之戰。
邊疆之地,風沙彌漫天邊,再無如同往日般的碧色天空,百裏羨和一身血染盔甲沉重的走出帳外,受傷的士兵痛苦哀嚎,戰火紛飛,一幕幕一點點映入他的眼簾,此刻如同沉寂之水的眼眸再次燃出希望和不甘示弱的熊熊之光。
他百裏羨和一生為國抗戰,見過無數血腥場麵,他走上前,抬手示意正抬著一個受傷士兵的其餘二人停下,百裏羨和心中五味雜陳,北宗和南蕪相較量,北宗朝廷內部多年潰腐,兵力大多掌握在那些腐敗權臣手中,留給他用來參與這場戰爭的兵力已然不多,此刻看著眼前的自己手下的兵受如此之傷,百裏羨和心中多了一份沉悶,卻也多了一份鬥誌。
擔架上的士兵忍著痛,奮力的說著,“將軍!大戰已過大半,北宗是我的國家,為了北宗,決不妥協,就算戰死沙場也心甘情願!”
百裏羨和自是清楚此刻的戰事局勢,在大軍奮力抗戰下,南蕪已經出現後退以及底力不足之勢,今晚月夜之時趁敵方不備果斷進攻。
“殺——!”
啟祿327年,北宗大將軍百裏羨和夜襲南蕪軍營,焚燒敵軍糧草,一場突然襲擊使南蕪國兵力大減,卻依舊奮力抵製。
這場大戰在落幕之際,北宗大將軍百裏羨和獨自殺入逃敗敵軍陣營,隨後下落不明。
北宗朝廷大殿。
正直上朝之時,皇帝沈覺易欲要退朝,卻突然傳來殿下士兵的捷報。
“報!我北宗大戰南蕪大獲全勝,所收城池數十座,大將軍百裏羨和獨自直擊敗潰敵軍再無音訊。”
一時間朝廷之內,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原本歡喜的情緒突然戛然而止,轉而開始了無盡的猜測。
大將軍音訊全無?
是死是活?
倘若真死了,那兵權豈不牢牢把握在手中,那這北宗國又有誰還敢有與朕抗衡的本事呢?
大殿之下禮部尚書移步啟奏,“回皇上,這次我國與那南蕪國大戰告捷,這其中的大功臣便是百裏將軍,現下百裏將軍又離奇失蹤,懇請皇上派軍細細尋找,可莫要丟失了咱們北宗國驍勇善戰的大將軍啊!”禮部尚書李承胥一把年紀奮力為百裏羨和說話。
而此時位於官列首位的丞相諸葛恪也隨即站了出來,他所代表的是同皇帝“女婿”沈覺易的皇家利益,“我國與南蕪國大戰之所以能勝利,雖然有百裏將軍的努力,但這一切都還是皇上的恩澤所賜,皇上將兵權交給百裏將軍,自然是皇上的禦恩,百裏將軍在獨自直擊敵軍陣營後失蹤,皇上!依老臣看,恐怕凶多吉少。”
沈覺易若有所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這次也算是雙喜臨門,不僅借百裏羨和減了不少南蕪國的銳氣,使其輕易不敢來犯,同時也借機除掉了自己手中的心腹大患。“丞相所言極是,百裏將軍是有功,朕自然會賞罰分明,待會便將賞賜送到百裏將軍府,退朝。”
沈覺易為避免李承胥再說下去,也為了讓全國上下包括南蕪國知曉百裏羨和已經戰死沙場,他會借機大肆賞賜百裏羨和,一來讓這天下人知道我沈覺易是個賞罰分明的好帝王,二來,借機讓所有人慢慢忘記不去追究百裏羨和到底是否失蹤,而是潛意識裏知道百裏羨和已經死了,徹底死了。
殿下李承胥還在繼續說下去,“皇上!百裏將軍的離奇失蹤,我們不能怠慢啊,老臣懇請皇上大力出兵搜尋百裏將軍的下落,以正民心啊皇上!”